國際物流減致商品成本飈 疫後物價飛漲損購買力
【明報專訊】大家現在興奮地談論經濟重啟、生活恢復正常的話題,很少有人意識到,因疫情導致的物流停滯,令許多物品的價格瘋漲,大家所期盼的物美價廉的正常生活,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目前加拿大使用的服裝、箱包和其他生活用品,都是由中國或中國周邊的國家生產。在疫情爆發前國際物流通暢的情況下,大批的貨物被裝入20呎的標準貨櫃,由航運公司通過貨輪頻繁地運送到全球海港,然後裝上貨櫃車分發到當地商店。
這是一個高度複雜但同時也非常高效的系統,可以跨越遙遠的距離,將幾乎任何東西推向全球市場。
但新冠病毒疫情改變了這一切。當現在各國消費者揮舞着疫情期間積攢下來的現金,希望大肆購買時,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到處都在缺貨。因為疫情導致更多的檢疫以及勞動力短缺,造成物流效率嚴重降低。
根據「德魯伊世界集裝箱指數」(Drewry World Container Index),在上個月要將一個貨櫃從上海運往荷蘭鹿特丹,費用創紀錄地超過1萬元,比一年前飈升485%。其他主要航線的成本也在攀升。
不但貨櫃的運費飈升,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還面臨一箱難求的局面,三到四周的延誤已經是家常便飯。以往貨主都會準備好一個貨櫃的商品之後才起運,如今為了保持供貨,只能是見縫插針,看到有貨櫃起運,就將自己的貨品也塞進去。有進口商稱,2021年公司支付的貨運費增加了40%。
進口商還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困境,最後的問題就是,是否將所有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還是自行承擔利潤減少,因為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將價格提高30%。
有行內人士擔心,運力的壓縮和貨物的積壓,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才能緩解,這可能會永久影響加拿大人的購買力,因為世界上大約80%的貨物是通過船舶來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