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醫生聯盟「斷莊」 面臨解散
【明報專訊】成立近20年的前線醫生聯盟因無接班人要啟動解散機制,參與該會10多年的前主席蕭旭亮回顧,由起初爭取前線培訓,中期爭取福利和晉升,後期更多爭取改善醫療政策,「多年來要做的都做過」;近年政治風波巨大加重參與工會壓力,也有人會對表態能否改變現實存疑,很多因素令工會難有承接。
6月底特別大會投票決定
聯盟將於6月底舉行特別大會,投票決定是否解散。聯盟早前在社交網站宣布主席冼建文將卸任並需選新主席,若無人參選則提解散。冼建文稱過去半年「招莊」失敗,對工會解散感可惜,但無辦法,又認為現任委員已努力完成使命。
蕭旭亮稱,回歸後經濟差,醫管局需裁員減薪,且新畢業醫生難有受訓機會,一班前線醫生於千禧年代成立聯盟,曾為醫生爭取延長合約、新入職醫生薪酬貼近舊制、爭取晉升副顧問醫生機會等。
約2012年後,聯盟盼爭取在醫局撥款上發聲,成員首次參選特首選委,當時「全軍覆沒」,其後參與立法會醫學界議員助選等,至上次特首選委選舉取得7至8席,這些政治參與是為向特首爭取引入海外醫生時承諾全聘本地醫生,並爭取設醫療撥款穩定基金,在經濟下行時維持公營服務。
前主席:政治色彩不濃 後增壓力
他說聯盟非政治色彩濃厚的組織,「但無人想過去到2019、20年時政治風波會如此巨大,可能部分同業認為政治氣氛下難有人很勇於發聲,尤其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不會跟政府唱雙簧」。他說工會吃力不討好,亦無金主,「連秘書也請不到」。聯盟從前專注醫管局內事宜,當年「冇乜政治壓力」,但後來政治氣氛變,外界期望組織對議題表態,現參與壓力較大。
信不必保留組織
新生代自會闢新路發聲
面對準備解散,蕭旭亮稱「可惜是可惜」,但新生代未必認為要用這模式與政府溝通,「溝通模式有很多,社會變了,無必要一定將這個金漆招牌續下去」。他相信新生代醫生有組織能力,「如他們日後遇到議題需發聲,自然會想方法解決,就好像我們當年成立個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