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4歲童真陽性 或1月已感染 樣本無污染 「雙重感染」也可致未能驗出抗體
【明報專訊】上周六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4歲男童,入院後對病毒檢測呈陰性,且驗不出抗體,其家居、學校及所住大廈的接觸者無人確診,一度惹假陽性懷疑。港大專家袁國勇等昨視察驗出男童陽性的私營及衛生署化驗所,沒發現樣本污染,加上港大微生物學系以不同的核酸測試亦驗出男童起初樣本呈陽性,最新分析個案屬真陽性,可能早於1月受同廈確診者感染,現只被驗出殘餘核酸;或他同時染其他病毒,在雙重感染的干擾下,推遲甚至無法出抗體。袁國勇認為,為安全起見,應由男童確診後起觀察21日,沒有不明個案才可安心。
化驗所同日無陽性個案 排除交叉污染
男童(第11822宗)本月12日發燒至38.7度,並有喉嚨腫及出皮疹,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雖然新冠病毒病人會出皮疹,但情G少有,加上各種蛛絲馬[,令人懷疑屬假陽性。他與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等,昨視察負責為男童檢測的金域檢驗化驗所,以及衛生防護中心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袁國勇表示沒發現樣本污染。袁其後向本報表示,檢測該樣本同日沒有陽性個案,因此排除了樣本交叉污染的可能。
對於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在男童的樣本驗不出病毒基因,袁國勇解釋有兩種測試,一種是單重或雙重PCR;另一種是多重PCR,「連續有二、三十個PCR同時在試管堸窗v。他說通常做整個基因排序會以多重方法,而其敏感度會較低,若單重的測試CT值多於30,多重PCR檢測結果多數是陰性。據袁國勇所說,微生物學系今次用單重測試。
袁又稱,整個病毒基因排序有3萬個信號,在男童樣本中,核酸多聚J找到4個位置陽性、棘突蛋白找到3個位置陽性、封套蛋白找到1個位置陽性、核殼蛋白找到2個位置陽性,見到眾多位置出現陽性,「好肯定呢個樣本係真陽性」,不要再為此爭拗。
20%患者沒抗體 半年仍放殘餘核酸
至於男童陽性樣本病毒量低、且未出抗體,袁國勇分析兩個可能性,其一,男童可能早已感染,但沒出現病徵,或徵狀輕微,至最近他染其他病毒病發入院,才驗出對新型冠狀病毒殘餘核酸。歐家榮說,男童居住的白田h13座,1月尾曾出現感染群組,但與男童住的樓層、坐向與群組不同。
袁國勇稱,19%至20%患者沒病徵出現,亦沒有抗體,繼續可在呼吸道放殘餘核酸出來,「有些人說兩個月是很普遍,有些可以去到6個月仍然放殘餘核酸」,部分在公立醫院覆診患者都試過復陽,但暫未見殘餘病毒核酸傳播其他人。他說兒童染流感釋放病毒的時間可長達28日,長過成人的7日,新冠病毒都有此可能,但暫未有數據。
同時染兩病毒 壓低新冠病毒繁殖
此外,袁國勇指出第二個可能性是男童同時感染兩種病毒,雙重感染導致干擾,壓低新冠病毒繁殖,導致病毒載量低,並推遲甚至不會出現抗體。他說現未能判斷是哪種可能,會再做其他測試確認,「我分唔到,CT值咁低,你問我,我都可能覺得個機會係其實之前好耐已經感染驉A呢個機會應該比較大」。不過,他相信目前需小心,要把個案當作急性感染處理,隔離密切接觸者,斷絕傳播鏈。
袁國勇向本報稱,男童CT值(病毒數值)達33至38,即病毒量十分低,無法全基因排序,因此不能與1月及5月流行的病毒對比,即使找出他染另一種病毒,可能最終都是「無頭公案」。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