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問氣泡「谷針」否 聶德權:咁又有咩問題?
【明報專訊】港府上周開始按疫苗氣泡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昨日預約及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均上升,昨有4萬人打針,為約半個月新高;並有逾3萬人預約接種疫苗,為約一個月以來新高。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昨被問到推出疫苗氣泡是否「谷針」,他說政府用各種方法提高接種率,反問「咁又有咩問題呢?」
昨逾3萬預約打針 一個月新高
本港昨有4萬人打疫苗,當中4500人打第一劑科興,4800人打第二劑;15,500人打第一劑BioNTech(復必泰),15,700人打第二劑。兩種疫苗的預約人數都是近日新高,其中科興有6300人預約,較前一日多1300人,BioNTech有26,400人預約,較前一日多9500人。
此外,前日有11人打疫苗後送院,當中一名49歲女子打第一劑BioNTech後高血壓、胸口痛及左手尾指麻痺,需留院觀察。
聶德權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自4月23日開始將接種年齡放寬至16歲,截至4月29日,30歲以下約10萬人已預約或已打針,其中6.8萬人已打首針。他說,前日本港有1.9萬人打首針,單日接種3.5萬劑,是近期較高水平,而本港每日接種能力有5萬劑,現仍未用盡,形容「浪費了機會」。他說,要打針才能將變種病毒傳入社區風險減低,又引述世衛和專家稱,現時疫苗對南非變種病毒仍有效。
對於有人形容疫苗氣泡為「谷針」,聶德權認為應「靜一靜、諗一諗」。他說,面對全球疫情,本港疫情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有打針才能徹底解決問題,政府用各種方法提高接種率,包括告訴市民疫苗副作用少,並按風險放寬社交距離,反問「咁又有咩問題呢?」
聶承認,在食肆的限制措施下,例如限4人一^會影響生意,但若放寬措施,風險一定增加,若員工、食客已打針,有較好保護,便有條件可放寬些。他強調,當有放寬措施,就有額外條件需符合,明白會帶來不便,相信理順後很快會習慣。
此外,昨再多一名確診者離世,為70歲住屯門友愛h愛暉樓第3座的視力不佳獨居婦(第11547宗),該大廈早前出現垂直和橫向傳播,衛生署分多次安排不同座向和樓層住戶撤離。本港累計有210宗新冠病毒死亡個案。
(疫情第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