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科樣本書提抗命 教局:未送審 稱出版社用坊間教材編製 易惹誤會「感遺憾」
【明報專訊】國家篇幅佔多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9月起在中四取代高中通識教育科。有出版社率先向學校提供公社科教師樣本書。翻閱有關「法治精神的意義」章節,該書引用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早年提出的理論,稱法治最高層次是「以法達義」;同一章亦講解公民抗命,稱部分人以和平、理性及非暴力行動,突顯有違公義法例的不合理。教育局回覆稱,新科教科書送審細節有待敲定,強調該書不在「適用書本表」之內,對於有出版社將通識科坊間教材以公社科「課本」形式編印,「極可能會對學校或公眾造成誤會」,局方深感遺憾,會與出版社商榷。
屬教師用書 已派學校
公社科分為三大主題,分別與香港、國家及世界有關。名創教育近日向中學提供其出版的《新領域公民與社會發展『一國兩制』下的香港2021》教師用書樣本,涵蓋本港法治、當代國情、國家近年成就等課題(見表)。
另引戴耀廷講法治
內容取自前年版本
名創出版的「今日香港」通識書2019年版本,課本內容有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早年提出的「法治層次」論述,不過去年經教育局「專業諮詢服務」閱覽後已刪走。
名創推出的公社科樣本書以其2019年版通識書內容為藍本,再次收錄戴提出的理念,以圖表解釋法治4個層次,最高層是「保障人權,維護公義」,即「以法達義」。該書亦收錄約200多字篇幅的公民抗命內容,稱針對部分有違公義的法律,倘未能以合法途徑爭取修改,部分人會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公民抗命,「務求引起公眾關注和支持,迫使政府修訂或廢除該法例」。同一段落稱公民抗命有4項元素,包括「出於人的良知和正義感,以社會福祉為念」、「明白與法例抵觸,有責任接受法律制裁」。
同一冊亦有國家相關內容,在有關國家近年成就一章,其中一頁有4處稱港人對國家國際地位提升、舉辦國際盛事等成就感自豪。同一章亦稱人們欣賞內地山河及古蹟時,「往往感到讚嘆,充分表現他們對中國土地的熱愛」;供教師參考的「教學建議」就指出,倘學生對內地山川古蹟有情感反應,例如欣賞或讚歎,反映其國民身分認同較高。
未按教局文件涵蓋國安憲政
根據教育局文件,公社科涉港主題包含「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憲政關係」、「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等學習重點,惟名創樣本書未涵蓋有關內容,並稱「參考教育局推出的教材編製相應教學配套,以供用家使用」。
教育局昨回覆稱,已清楚指出會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本納入評審制度,為該科課本的質素把關,會持續與出版業界商討該科課本未來的送審安排,期望能盡快審書,為學校提供「適用書目表」。
局方稱,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由通識科發展過來,通識科課程理念、宗旨及相當部分學習重點或內容仍適用,去年經當局「專業諮詢服務」的通識科坊間教材,在適當調整後可用作公社科參考材料,惟上述教材未按公社科要求送審,不在「適用書目表」內。
「課程發展議會—考評局公民與社會發展委員會」主席劉智鵬表示,需待課程發展處編寫課程及考評指引,委員會作最後檢視及通過。他稱,指引會進一步說明不同主題的學習重點,相信出版社可按指引編書。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