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變臉」唱歌App 談人工智能生成
【明報專訊】社交平台又出現一大熱玩意,繼應用程式FaceApp可將人物照片轉換性別,大叔也可變成女神後,早前另一「變臉」應用程式Avatarify突然於內地爆紅。程式使用特效,用家可直接換上其他人的臉孔錄製影片。不少明星跟風使用,使Avatarify連續數天登上免費應用程式榜首,其後此應用程式因涉及私隱安全而於內地下架,香港則仍能下載。使用該程式後,無論是馬雲還是巴菲特,甚至是蒙羅麗莎、瑪麗蓮夢露,都能用誇張且惹笑的表情說話或唱歌,這一切都是靠AI換臉技術而來。變臉應用程式為何深受網民歡迎,背後又是如何運作?
文: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
Avatarify用法十分簡單,用家只需上傳一張正面且清晰無遮擋的照片,再挑選喜歡的特效影片並選擇片長秒數,等待片刻,便能得到變臉影片。應用程式提供的特效相當多,除了可以選擇AI(Deepfake深度偽造技術)換臉外,還提供大量音樂或歌曲特效,如羅馬尼亞樂隊O-Zone的Dragostea Din Tei(耳熟能詳的Ma-i-a hi就是源自此曲)、韓國組合防彈少年團(BTS)的Dynamite或洗腦兒歌Baby Shark等。不少用家在網上發布經程式製作的趣怪換臉照片或短片,廣大網民被影片滑稽的浮誇臉部表情逗樂,紛紛仿效使用程式,引發「變臉」熱潮。
AI「變臉」原理
Avatarify、FaceApp這些「變臉」應用程式,用家上載照片就能將自己「變老」、「變幼」、「變性」,甚至生成「載歌載舞」的片段,當用家樂在其中的同時,是否也理解箇中的AI原理、被蒐集的私隱數據及潛在影響?
各式各樣的「變臉」應用程式,背後核心技術當然是「人面辨識」。以FaceApp將人像「變老」的功能為例,程式先透過高像素鏡頭獲取人臉影像,然後檢定輪廓上數百個關鍵點,再在適當的位置加上「白髮」、「色斑」、「皺紋」等老人特徵,讓人臉呈現老態。程式之所以懂得配對不同臉部特徵,源於其人工智能神經網路,經過提供大量已標記人臉資料供機器分析練習,即是監督式學習,從而可以辨識大量照片的特徵,如相中人的種族、性別、年齡等,繼而隨茈峸a的操作指示改變照片。FaceApp配對的臉部特徵應來自程式的數據庫,該數據庫存有男性、女性及年輕人的面部特徵,從而可生成「變幼」、「變性」的人臉影像。
除了監督式學習,「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簡稱GAN)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中,其中一種人工神經網路,應用範圍十分廣泛。目前GAN普遍被應用在生成資料方面,如畫風轉移、人臉變換、場景還原、自動駕駛車輛、影片增強、高解析度影像生成等,較為進階是輸入文字描述便能自動生成與形容相符的圖像。事實上,GAN能有效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醫學、天文等範疇,有利於未來社會發展。
AI生成假面孔
GAN技術更應用於生成不存在的人臉,大家在網上輕鬆搜尋到的「人臉圖像庫」,圖像皆是用GAN技術生成,像真度極高,且供免費下載。然而,假如這些圖像被人用於設立社交媒體假帳戶,會令其他用戶相信真有其人,難以判斷真假。GAN一旦被惡意利用,可說是威脅無窮,首當其衝是衍生出大量虛假帳戶,網絡大軍大規模在社交平台發布或推送具目的言論和資訊,宣揚虛假信息,將進一步升級到「社交媒體資訊戰」。雖然並非所有假帳戶照片都來自GAN,仍有不少人採用盜圖方式開設假帳戶,但無可否認,上述GAN的應用方法增加了資訊流傳的速度及數量,假如有幕後推手撰寫虛假資訊,有可能形式網絡謊言,誤導大眾行為。因此,面對網絡可疑的圖像或影音,大家應提高警覺,緊記資訊有可能造假。
取用個人私隱的關注
上述的應用程式除可衍生假身分、假資訊的問題,開發程式的公司如何處理蒐集到的用家私隱資料,亦引起公眾關注。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曾用了駭人的新聞標題,「所有照片都在俄羅斯人手上」(FaceApp security concerns: Russians now own all your photos),提醒大眾注意變臉應用程式的私隱問題。FaceApp由俄羅斯公司研發,有潛在資訊安全疑慮,或會被俄羅斯政府用作竊取個人資料,有個人私隱泄漏風險。當人們使用FaceApp,程式會要求獲取多項用戶授權,允許程式使用及儲取照片,以及上傳相片到雲端資料庫,用家才能使用濾鏡效果。雖然公司聲稱加密處理照片,而相片亦只存放於雲端系統並於48小時內刪除,不會蒐集大量數據,但該公司並無回應蒐集了什麼數據,以及如何應用數據;即使所蒐集的資訊會在時限內刪除,照片上的面部特徵或已被抽取及分析,用作訓練AI演算法。
人面辨識技術是深度學習的重要突破,能否造福社會發展,取決於使用者的應用手法及目的。人面辨識技術的應用無疑增加了我們的生活樂趣,但「天下沒有免費午餐」,使用任何免費的應用程式,都需付出部分個人數據來換取使用權,即所謂「等價交換」。
因此,大家仍需謹慎考慮是否使用換臉應用程式。大部分程式會蒐集用戶的私隱資訊,當我們使用及授權程式存取資料,即同時默認和相信研發公司會妥善保存個人資訊。最近,即使大型網絡公司如LinkedIn、facebook亦發生大量用戶資料外泄的事件,反映用戶私隱資料並非滴水不漏。如網絡系統保安不夠完善而被黑客入侵,資料便有可能外泄。故此,大家使用這類服務時,應慎重考慮研發公司的技術水平及可靠程度,切勿盲目跟風,隨意上傳個人和他人的照片,應提高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意識。
作為網絡公民,建議大家考慮使用程式前,留意以下4點,以保障個人資料安全:
1. 安裝應用程式時,留意要求權限是否合理
2. 參考網友反應或評價是否正面
3. 仔細閱讀使用條款,如留意設定何時刪除雲端上的照片
4. 避免上傳過於敏感的照片
[通通識 第7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