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中文:荒校變展館

[2021.04.23] 發表
小瀛故事館內展出一間像真度極高的客家村屋,一磚一瓦均由漁護署高級技工操刀,單是村屋瓦頂就用上5000多塊瓦通紙剪成的「瓦片」製成,屋內家俬則以用剩的松木皮打磨而成。荔枝窩村民兼故事館導賞員曾和盛(左)及曾亞七(右)均說,市民到小瀛故事館,都會駐足觀賞這間客家村屋模型並「打卡」。
小瀛學校1927年落成,後於毗鄰擴建校舍。該校於1988年關閉,其擴建部分最近改建成故事館,展示慶春約7鄉村的歷史。
小瀛故事館展示的黑白照顯示,昔日小瀛學校的學童都是赤腳上學,反映村民當時的生活刻苦。
圖b
圖c
圖d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小瀛故事館開放了

位於新界東北的荔枝窩,是沙頭角慶春約其中一條客家村落,亦是當中最大村落,漁護署早前完成將村內小學改建為故事館,透過村民口述,記錄慶春約7村的歷史,以及村民「半農半讀」的校園生活。

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陳羽嵐表示,慶春約與新界不少村落一樣,在過去數十年經歷由盛轉衰,為了讓歷史延續,該署將地質公園園區內已關閉的荔枝窩「小瀛學校」擴建校舍改建成故事館。荔枝窩村民兼故事館導賞員曾和盛憶述,昔日慶春約只有荔枝窩的小瀛學校可讀至小六畢業,7村村民都要到該校上課,故該校是慶春約除了祠堂外另一凝聚村民的地方。盛哥說,學校取名「小瀛」,與慶春約有密切關係,因曾姓祖先來自山東瀛洲。

不少村民憶述昔日上學都是漫漫長路,居住較遠的同學每日攀山涉水上學,亦有村民表示下午放學後上山放牛,生活雖然刻苦但充實,由村民向漁護署提供的黑白照中可見學童都是赤腳。陳羽嵐解釋,上世紀中的慶春約村民主要務農為生,生活不算富裕,物資匱乏,不少學童雖然都有一套校服和一雙白布鞋,但只會在學校旅行和舉辦活動時穿著,平時不少學生只會赤腳上課,可以想像住在偏遠鄉村的學生,每日上課都是對意志的考驗。

盛哥又說,慶春約高峰期雖有逾千人,但不及鄰近有商業大街及酒樓的吉澳熱鬧。荔枝窩內只有士多,村民平時玩客家牌,小朋友閒時彈波子,上山捉了哥或捉魚。他說,小瀛學校的女同學通常要兼顧家務及農務,放學後繼續農耕,到收割季節,不少高年級女生更要暫停學業,故當年只有少數女生能夠小學畢業。

資料來源:明報

■閱讀理解

1. 根據上文,判斷以下描述是對還是錯?

(A) 荔枝窩是慶春約最小的村落。 ○∕╳

(B) 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陳羽嵐生活在荔枝窩。 ○∕╳

(C) 昔日慶春約的所有畢業生全來自小瀛學校。 ○∕╳

2. 試寫出兩項居住在荔枝窩的小朋友的閒暇活動。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首段中「半農半讀」指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詞語解碼

慶春約

慶春約由7條村組成,包括荔枝窩、鎖羅盤、三椏村、梅子林、蛤螗、小灘、牛池湖村,均為客家村,村民姓曾或姓黃。文獻記載姓曾祖先來自山東,1661年起於梅子林定居;至於黃氏家族,則由明末武將黃維興南下與梅子林的曾起友在荔枝窩建村起定居慶春約;後來荔枝窩人口增加,村民再遷到附近建村,包括鎖羅盤、小灘及牛池湖等。

小瀛故事館

小瀛故事館屬漁護署的《同根.同源》項目,是繼吉澳、鴨洲及滘西洲後在荔枝窩設立的第4間故事館,已於2月下旬開放。

地址:新界荔枝窩

開放時間: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農曆年初一至三除外)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知多點

「客家」為何叫客家?

人們一提到祖宗,都會說自己是潮州人、湖北人、廣東人等,而「客家」是不以地域命名的漢族民系,為分佈範圍較廣的漢民系之一,遍佈中國各地區,主要集中在閩(福建省)、粵(廣東省)、贛(江西省)。

對於「客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有學者認為「客家」是當地土著對從外來遷徙而至的人的稱呼。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康熙時期親自前往永安縣,記錄他沿途見聞的真實寫照,寫成《入永安縣記》:「縣中多閩、豫章、潮、惠諸客家,其初高曾至此,或農或商,樂其土風,遂居之。風氣所移,大抵尚勤儉,務敦樸,有淳古之風」,書中記載,縣裏有很多來自福建、江西、潮州、惠州的人遷入,他們的祖先前來永安經商耕作,喜歡永安勤儉、刻苦耐勞的風氣,就在這裏定居。在永安客家的例子中,「客家」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指大量從外地遷入的「客人」,久而久之成為當地居民的大多數。

■望圖生義(圖b)

_ _ _ 鄉

■小遊戲1

早上起牀,小迪要走上崎嶇不平的路到學校去,試為小迪找出正確路線。(圖c)

■小遊戲2

舊時因物資匱乏,小迪只有赤腳上課,路上滿佈碎石荊棘,試為小迪選出帶有正字的步伐,使他免於受傷。(圖d)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63期]

更多教育
人生教練:開國大將 韓信
【明報專訊】韓信是生於秦朝末年的平民,父母早逝,兒時常在他人家中寄宿,人人都看不起他。一天,韓信在河邊釣魚,附近洗衣的大娘見他飢餓,此後數十... 詳情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在漂亮的海岸邊,有一個小小的珊瑚礁,裏面住了很多顏色各異的海貝殼,其中一個小貝殼名叫寶寶。寶寶和其他貝殼兄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