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促強制呈報懷疑虐兒 社署:需討論研究諮詢
【明報專訊】虐兒慘劇發生後,申訴專員公署2019年調查稱,本港通報懷疑虐兒機制不善,亦未設強制舉報懷疑虐兒個案的機制,後者至今未有進展。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陳高凌表示,現時最急需是就此立法,稱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均有針對教師、社工、醫護人員等相關專業設強制舉報機制,若發現懷疑虐兒個案,必須舉報,一旦被發現漏報,需視乎是疏忽或蓄意,最嚴重可吊銷專業資格。社署回應,應否設立強制舉報機制是複雜課題,涉及多個持份者,必須有深入和廣泛的討論、研究和諮詢,在社會達到一定共識後,始能推行。
英美澳加設機制 醫護社工教師漏報可釘牌
法律改革委員會2019年建議增設「沒有保護罪」,若照顧者無採取步驟,保護16歲以下兒童或16歲以上易受傷害者,免其死亡或嚴重傷害,可被追究刑責,分別可最高判監15或20年。陳高凌認為,有關建議及以往提出的改良指引僅「小修小補」,現時最急需是立法就懷疑虐兒個案設強制舉報機制。防止虐待兒童會昨亦發聲明,促建立專業人士強制舉報懷疑虐兒個案機制,希望政府盡快展開諮詢工作。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發聲明,呼籲政府立即研究成立懷疑虐兒的強制通報機制,確保懷疑個案不會被隱瞞、掩飾或置之不理。
陳高凌稱英、美、加拿大、澳洲均設強制舉報機制,認為若本港有類似強制舉報機制,有助及早發現虐兒個案,防止同類悲劇;又說現時教師發現學生在校內藏毒,知情不報亦有刑事責任。
陳又提及,本港早已立法禁止教師體罰學生,但遲遲無立法禁止家長體罰子女,促盡早立法,「家長有時一打仔就火掩眼,打到乜炵{度算係體罰、乜炵{度算係虐兒呢?好難分辨」。
新識別虐兒指引 無故缺課穿衣異常多列徵象
通報機制方面,社署及多個部門制定新的 《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多專業合作程序指引》,去年4月1日起實施,就識別及通報懷疑虐兒事件訂明更清晰指引。當中提及多個或涉受虐的徵象,包括無故缺課/退學或突然失去聯絡,兒童穿著異常多衣服以遮蔽身體(見表)。
萌兒幼稚園校長張如卉認同幼稚園是了解家庭的「第一線」,稱指引以外,學校憑經驗及跟駐校社工緊密合作以識別懷疑個案。她舉例,幼童入學時,學校會主動了解他們家庭情G,幼園亦較中小學有更多機會藉平日返學放學、親子活動接觸家長,儘管疫情停面授課堂,校方亦保持警覺,「只要有學生突然一兩日無上網課,學校已會跟」。張如卉稱多次提醒教師要關心學生,而不是只依賴指引做。
疫下停課 防虐兒會憂隱藏大量個案
據社署備存的虐兒個案,過去10年每年新呈報個案達800多至過千宗,去年有940宗,較2019年的1006宗略低。防止虐待兒童會設求助及親子支援熱線,2020/21年度截至2月有1141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總幹事黃翠玲稱該會上年度(2019/20)共接獲1142宗熱線求助個案,按趨勢預計今年數字比去年或有約一成增長。她稱去年停課日子長,擔心疫情下兒童未可回校及參與課外活動,社交及與外界接觸大減,要辨識有虐兒情G的家庭比以往困難,擔憂社區因而有大量隱藏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