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緩衝區魚塘數十年面積減半 1900萬保育濕地魚塘 護候鳥飯堂
【明報專訊】為了覓地建屋,政府正檢討新界西北濕地緩衝區界線。自1986年,濕地緩衝區內的魚塘正不斷萎縮,面積減少近半。不但淡水魚產量下降,亦間接令每年冬季數以萬計候鳥糧食減少,2019/20年度后海灣錄得5萬隻水鳥越冬,是自1992/93年度以來新低。為鼓勵養魚戶繼續養魚,香港觀鳥會獲鄉郊辦撥款約1905萬元,於今年3月展開第10年魚塘保育計劃,養魚戶除了在冬季調低魚塘水位可獲管理費,計劃亦首次向「剷塘」的養魚戶發放管理費用。另外,觀鳥會首次與濕地緩衝區外10名養魚戶合作,提升魚塘的生態價值。
明報記者 馬耀森
計劃第10年 首有緩衝區外養魚戶參與
為鼓勵魚塘養殖業持續發展,香港觀鳥會自2012年開展魚塘生態保育計劃,與養魚戶合作,在數百公頃魚塘做生境管理工作。計劃踏入第10年,觀鳥會獲鄉郊辦撥款合共約1905萬元,於3月1日起開展兩項生態魚塘管理協議計劃,各為期兩年,涵蓋拉姆薩爾濕地內外的魚塘。
新一輪計劃至目前有150名養魚戶參與,涵蓋700個魚塘,面積合共逾534公頃,當中首次有白泥、流浮山及沙橋村約10名養魚戶參加,地點均位於濕地緩衝區外。
水塘冬季降水位 黑臉琵鷺金眶▲}餐
香港觀鳥會高級項目主任周嘉麗表示,參加計劃的養魚戶需在冬季調低魚塘水位,留下經濟價值較低的魚蝦供水鳥覓食,並按魚塘面積獲得管理費;為吸引更多人參與,新計劃下每公頃魚塘可獲5800元,較舊計劃5300元增近一成;若魚塘露出至少50%塘底,可獲額外1200元。周嘉麗認為,物價不斷上升,適量上調費用希望吸引更多養魚戶參與。
觀鳥會綜合約100個魚塘數據,發現魚塘調低水位,雀鳥數目較不降低水位的魚塘多19倍;該會亦發現,當魚塘水位下降至不同深度,有利不同種類雀鳥覓食,例如水位較高時,「長腳型」水鳥如大白鷺、蒼鷺及黑臉琵鷺,可涉水覓食;當接近「乾塘」時,小型雀鳥如金眶﹛B青腳鷸,以及「易危」的白頸鴉就會出現;至於懂得潛水的僻鵜及鸕鶿則不受水位影響,隨時都可以「開餐」。
剷塘清淤泥 魚更易存活
觀鳥會近年發現,部分魚塘多年未有清理塘底淤泥,有可能令產量下降,故在新一輪計劃加入新項目,向養魚戶發放每公頃4000元管理費,鼓勵他們「剷塘」。在新田養魚逾30年的陳國新,亦是本港少數懂得操作機器「剷塘」的養魚戶。他稱不少人因養殖業日漸式微,不願投放資源管理魚塘,結果塘底堆積大量淤泥,「有矕X年都未剷過一次,淤泥堆積到四五呎咁高,結果魚塘充斥大量有機物,魚塘水又淺驉A夏天太熱或打風,塘底攪起淤泥,好容易缺氧,容易養死魚」。他說全球暖化令夏季愈來愈熱,若魚塘剷至8呎深,即使在炎夏烈日當空,魚會游到水溫較低的塘底,存活率自然較高。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