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社協 港英視頭號危險組織 為助弱者頂住政治輿論壓力
【明報專訊】馮可立於1978年起出任社區組織協會主任,往後10年走訪木屋區、徒置區、艇戶,組織居民互助及發聲。當時的港英政府視社協為頭號「高度危險」的組織,但人稱立叔的馮可立依然頂住政治壓力、社會輿論批評,從不放棄為弱勢爭取權益。
馮可立1974年在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第一份工是在慈雲山做社區工作,兩年後攻讀碩士,1978年出任社協主任。現任社協主任何喜華說,馮可立1981年邀他加入社協,雖然馮於1988年離職,但他一直是社協董事局成員,不時提點員工要關注社區發展,「他一直認為關心社會係應有之義」。
老成持重 年紀輕已被稱「立叔」
港英政府於1970年代末期秘密成立「壓力團體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Pressure Group),何喜華稱1980年代中期流出一份機密文件,顯示該委員會將香港的壓力團體分成3類,第一類被列為「高度危險」,當中社協排第一,而當時帶領社協的正是馮可立。何說,當時大家覺得馮老成持重,所以年紀尚輕已被人稱為立叔。
共事40年 憶往事泣不成聲
何喜華:佢尤其關注貧窮問題
與馮可立共事40年,憶及往事,何喜華昨日在電話中一度泣不成聲,提到1982年一場木屋區火災,新移民住戶被安排遷到偏遠地區,何當時組織新移民向殖民地政府爭取合理安置,飽受港英政府政治部跟蹤,亦被黑社會搞事騷擾,媒體則批評他們「幫大陸人搞亂香港」,立叔完全無怪責他,亦不因輿論壓力而放棄為居民爭取權益。
馮可立關顧的範疇多面,據中大學術研究文庫羅列其逾30項研究成果,廣及社區發展、教育、綜援、老年保障、自助組織、醫療、房屋、社會運動與專業發展、議會政治與社會工作等。何喜華說,立叔尤其關注貧窮問題,「佢成日講香港貧窮問題源於社會制度同無社會公義,唔係政府所講麰茪H問題,鼓勵我]一定要爭取魒謍蚺W改革」。何又說,馮早年患上鼻咽癌後,覺得醫護態度傲慢,影響病人權益,故多年前已開始推動改革醫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