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糧食與土地運用
【明報專訊】糧食種植和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千絲萬縷,例如如何有足夠的土地養活仍在增長的人口、如何平衡糧食與生物燃料之間的需求等。正因如此,糧食開發一直是生態和原始叢林受破壞的主要推手。
.相關議題:糧食如何影響土地的使用?.
◆每千卡(1000kcal)食物生產所需土地(圖)
‧減少生態破壞的其中一個建議是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數據顯示,生產每千卡肉類的所需土地面積,比生產同量卡路里的素食差距極大。牛肉所需土地,比同樣可提供蛋白質的豆類多約55倍。而即使要吸收肉類的營養,其他肉類所需的土地也較牛肉的少很多,例如豬肉只需牛肉約1/17、魚類則只需約1/25
◆全球穀物種植用途分佈(圖)
‧從穀物種植的角度看,改變飲食習慣的意義在於減少種植飼料用穀物的所需土地。不過,數據說明了另一個問題,在生物燃料發展下,全球工業用穀物的生產比例,由2000年的3.66%,上升到2013年的近11%。因此,要解決因種植所帶來的破壞,在現時的情况下就變得更複雜
◆各國工業用穀物生產比例(圖)
‧事實上,不少國家的工業用穀物生產比例都正慢慢增加。以美國為例,工業用的穀物產量比例由約10%上升到約48%;而中國也由約3.7%上升到約8.4%;法國亦由約4%上升到近17%。這些數據都反映,在農地有限下,生產規劃面臨更多挑戰
◆各國飼料用穀物生產比例(圖)
‧稍為正面的數據可能是,大部分國家的飼料用的穀物產量比例都在減少或沒有上升的趨勢,例如農業發展較盛的西班牙,他們的飼料比例雖然在高水平,但沒有上升的趨勢,美國甚至出現大幅下降。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巴西的數據呈上升趨勢。巴西擁有全球最大的原始雨林,若當地的畜牧業不斷擴張,將更突顯糧食與土地運用之間的問題
■補充解讀
有關農地及土地運用的問題,這裏只提及了一個全球的背景。而在糧食及環境問題愈趨嚴重下,這可能已經不是環保與經濟之間的兩難問題。
■思考問題
1. 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有哪些因素正影響農地的發展?
2. 根據資料,長遠而言,改變飲食習慣是否一個保護生態的重要途徑?
文: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通識科教師 陳樹鳴
[通通識 第7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