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日扣起緬首顆衛星防變軍用
原用以監察漁農業 人權組織:軍方可輕易改用途
路透社引述消息報道,緬甸在日本大學支援下開發的首顆人造衛星上月被送上國際太空站,原本用作監察緬甸漁農業,但有日本官員和人權組織憂慮,緬甸軍事政變後,衛星或被改用作軍事目的,參與項目的北海道大學正跟日本太空當局商討對策,暫時將衛星扣留在國際太空站。消息人士稱,雙方的合約沒列明衛星不可用於軍事用途,但日本大學負責收集衛星數據,緬甸官員無法獨立存取數據。
該項目由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和緬甸政府資助的緬甸航太工程大學(MAEU)合作進行,在前年9月開始,緬甸政府斥資1500萬美元,建造兩顆重50公斤、配備鏡頭的微衛星,屬於地球觀測衛星,用來提高漁農業產能、預防及減少天災造成的損失,以及監測環境污染等。
由於緬甸公路網不發達,難以駕車前往農地確認農作物生長或環境污染程度等,而衛星則可從太空觀察大面積土地。惟部分日本官員和人權組織擔心,政變後軍政府或將這些鏡頭改用作軍事目的。
合作大學:
緬軍無法獨立存取數據
路透社上周五(12日)報道,今次被擱置在國際太空站的是項目的首顆微衛星,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協助在2月20日發射,作為太空站補給物的一部分,此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將衛星留在其「希望」號實驗艙。兩名北海道大學人員向路透社透露,校方與JAXA商討對策之際,會押後部署該衛星。其中一人是項目管理員,他稱:「我們不會參與任何與軍方有關的事,衛星並非為此而設」,但未知何時作最後決定。另一人則表示,合約沒明言衛星不可用於軍事目的,但衛星所得的數據由日本大學收集,緬甸官員無法獨立存取數據。他又稱自政變以來,一直未能聯絡到緬甸航太工程大學校長枝敦(Kyi Thwin)。
人權觀察:日方應檢視是否侵犯人權
日本與緬甸關係密切,亦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自政變以來雖有譴責暴力,但未有像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實施制裁等強硬措施。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區項目專員笠井哲平認為,即使衛星本身並非軍事規格,緬甸軍方仍可輕易利用相關技術作軍事用途,日本大學應暫停項目,並盡快檢視有沒有侵犯人權的風險。
這個項目是緬甸政府建立自家衛星系統計劃的一部分。當局2017年成立指導委員會,由時任副總統、政變後的代理總統敏瑞(Myint Swe)主持,以建立緬甸的衛星系統,例如前年8月發射的通信衛星「Intelsat 39」,緬甸就取得使用其部分功能的權利,在國內提供電訊服務。微衛星的開發成本遠低於大型衛星,近年菲律賓等亞洲發展中國家亦利用有關技術解決農業問題和防災。(路透社/日經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