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聊天室:我要做狀元
【明報專訊】你今年有什麼學習目標?坊間有言,常常考第一的同學都吃「狀元及第粥」,但成績好與食粥有什麼關係呢?
狀元及第粥是由豬內臟、肉丸等煮成的粥,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有指有人因吃過這種粥後高中狀元而命名。原來古時考試,成績卓越的考生會被榜上題名、列出名次,稱為「及第」。狀元呢?就是考第一的人了!時至今日,在公開試獲得全港最佳成績的學生,都會被稱為「狀元」,不過就不止一人了。
解元、會元、狀元
古時著名的公開考試是科舉,書生要當官,需要參加三場考試。考生要在第一場試過關後,才有資格參加第二、三場考核。最後一場考試場地在皇宮內,並由皇帝親自考核呢!
第一個試名「鄉試」,考第一的稱為「解元」,著名唐代才子唐寅(唐伯虎),就曾得過鄉試第一,所以大家又叫他唐解元。第二個試名「會試」,考第一的稱「會元」。最後一個是「殿試」,獲得第一名的便是「狀元」了!連續三個考試都能得第一的人叫「連中三元」,史上總計不足20人!當中一個是宋代的宋庠,是文學家宋祁的哥哥,當時兩人被合稱為「二宋」。
狀元、榜眼、探花
最後一個考試的結果會登榜題名,第一至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和「探花」,據說最初第二、三名都叫「榜眼」,因為是第二、三名的名字分列在狀元左、右兩旁,就像一對眼。後來第三名稱改為「探花」,是由負責摘名花獻給狀元的崗位演變而來。
■想一想
你的學校會為學生成績列榜題名嗎?你贊同這做法嗎?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