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城市綠化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顧問教師:慈幼英文學校副校長兼通識科教師 謝萃輝
◆學習目標
知識
‧認識香港在城市發展下的綠化措施,影響綠化情况的因素
‧香港保育樹木的現况
技能
‧評估推動綠化的成效
‧比較不同持份者對校園綠化的建議
態度及價值觀
‧認同城市發展同時需要保育樹木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指出學校綠化天台時遇到的兩個困難。
【解題】 從數據資料中,找出主要的模式,並從中歸納兩個衍生的困難
參考論點
據資料A,77% 學校作天台綠化工程前經教育局審批,而當中有41%同時經屋宇署審批。這反映學校作天台綠化時,需經過較多行政程序,審批時間或較長,耗時較多。
此外,從資料A有關學校天台綠化出現的問題中,顯示學校在維護綠化天台時,出現不少實際困難,並導致成本上升等問題,如維修、處理蚊患及漏水等。
◆(2) 參考資料,解釋香港政府管理市區樹木時遇到的兩個挑戰。
【解題】 本題針對政府管理市區樹木時面對的問題,同學可從三大方向,如相關行政及政策、人力資源及樹木保育中,選兩個方向作分析
參考論點
‧行政及政策困難
現時市區樹木的管理責任視乎土地的業權,政府雖然於2016年制訂《樹木管理手冊》,向私人物業業主發樹木管理指引,惟指引沒有法律約束力。這使部分樹木的保養及安全欠缺監管,容易發生意外,市民的安全缺乏保障。
‧人力資源的困難
截至2015年,本港約有2300名樹藝從業員,但香港市區樹木逾百萬棵,照顧樹木的人手不足。他們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巡查及管理大量市區樹木。同時,有指樹藝師的資歷及承辦商的質素參差,或影響樹木健康及安全。
‧樹木保育的困難
全球暖化有利害蟲滋生,更易影響樹木健康,如俗稱「樹癌」的褐根病近年快速在市區樹木之間傳播,港府面對樹木保育及維護的困難。此外,政府於市區種樹時,亦要避免因過度種植單一品種,而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降低樹木對抗蟲害的能力。
■延伸回應題
◆(3) 香港的城市綠化在多大程度上可達至可持續發展?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 此題為立場題,同學可從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方向中,比較香港城市綠化情况,同學必須訂出自己的評鑑準則,從而比較,再說明人立場。
參考論點
‧可持續發展的向度:環境
贊成觀點包括城市綠化有助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同時市區種植林木能緩解因過度城市化所帶來的熱島效應。因此,香港的城市綠化在環境的向度是可持續的。
反對觀點包括香港現時在樹木品種的選擇過度單一,導致生物多樣性不足。如資料B指出市區路邊樹木中,20種常見樹種已佔總品種49%。生物多樣性下降會減低樹木的抗蟲的能力,因此城市綠化在環境的向度未可持續。
‧可持續發展的向度:經濟
贊成的觀點中,同學可以根據資料C,指出在市區的樓宇作屋頂綠化,能有效令環境溫度下降1.5℃至2℃。這種微氣候的改變有利住戶調節室內溫度時,減少電力消耗,達到節能同時節省開支。同時,亦以可引用外國及本地例子,如日本的「櫻花經濟」及市民到元朗大棠觀賞紅葉,指出透過城市綠化也可成為旅遊熱點,帶來經濟效益。
反對觀點中,同學可提出綠化帶來相關的經濟效益十分有限。反而據資料A,從維護學校天台綠化的經驗中可反映,城市綠化涉及昂貴的維修費用,從經濟向度而言未可持續。
‧可持續發展的向度:社會
贊成的觀點中,同學可指出城市綠化能美化環境,提升居住環境的素質。同學亦可以引用資料C中的天台農場的例子,透過將閒置的建築樓頂改造成農場,可以集建築設計、景觀、種植和休憩於一身。相關地方亦可以設立餐廳,天台農場經營者也可履行社會責任開放種植場地,為市民提供種植體驗,例如親子農耕活動,從社會向度達至可持續發展。
反對觀點中,同學可指出在保養及監管樹木健康問題上,政府面對不少樹木帶來的風險及安全問題,而現時仍有很多法規及行政問題需要處理,如市區私人土地上的樹木管理等,因此香港的城市綠化在社會的向度難以持續。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210304BZ.doc
[通通識 第6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