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擬撤援助 民間組織憂人道救援雪上加霜
緬甸軍事政變後,有少數族裔擔心,軍方奪權後或再發起暴力鎮壓。西方政府考慮撤銷對緬甸的援助,亦引起當地組織憂慮令國內流離失所者的處境雪上加霜。
截至上月,聯合國估計緬甸有3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包括2012年來被迫留在若開邦營地的逾12萬名羅興亞人,以及逃離北部衝突的逾10萬名克欽族和撣族人。聯合國的獨立國際事實調查小組2018年發表報告,建議就羅興亞種族滅絕和在若開邦、克欽邦和撣邦的危害人類罪等,對今次發動政變的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等軍方高層展開調查甚至起訴。有逃離軍方和民族武裝組織「若開軍」衝突的若開人慨嘆,「現在當權者都拿着武器」,憂慮重返軍事時代。即使文人政府掌權時,昂山素姬亦被批坐視軍方行為。有若開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領袖坦言,在政變前已活在軍方影響下,「我們因為害怕緬甸軍方才來到這兒,現在他們卻擁有全權,他們將怎樣對待我們?」
在政變不到一周前,聯合國及其人道救援伙伴公布年度計劃,籲在2022年撥款2.7億美元,支援逾100萬名需要人道救援的人。惟政變後,數個國際援助組織已暫停行動,美國等政府亦重審對緬甸援助。由於緬甸對援助有嚴格限制,當地民間組織成工作關鍵,其資金主要來自國際捐款。有民間組織秘書稱,若國際停援助,將對流離失所者影響重大。(半島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