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中」:「雷公」身世之謎

[2021.02.05] 發表

【明報專訊】「雷公」不是指姓雷的長輩,而是負責打雷的神——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有負責打雷的神明,稱「雷神」,在志怪經典古籍如《山海經》、《搜神記》等都有記載,又有不同的形象。在道教中也有很多雷公,都是神明呢!後世就用「雷公」指打雷的神明。雷和電都是大自然現象,「無雷公咁遠」的典故,除了跟文化有關,也可能跟科學角度有關呢!

著名雷神:聞仲

明代著名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也稱《封神榜》),塑造了不少神話角色,其中一個就是「雷神」——不是拿槌的「雷神奇俠」,而是由商紂王重臣聞仲化身的雷神。在小說中,聞仲是商代暴君紂王的太師,雖然當時紂王殘暴,但聞仲卻是正直具威嚴的人,連紂王都會怕他呢!小說中聞仲為紂王東征北討,最後卻不敵討伐紂王的姜子牙門下眾人,並被道士雲中子燒死。在他死後,他成為了掌管雷電事務的「雷祖」。

歷史知多點:商與周

《封神演義》是神話小說,故事背景設定的商末時代及部分人物角色的原型是真實存在的。商,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錄的朝代,紂王是商代最後一個皇帝。取代商的是伐紂成功的周武王姬發建立的周,姜子牙就是周武王的軍師。《封神演義》就是取自以上的背景,加上想像寫成的小說。

■畫一畫

你想像中的雷公又是什麼樣子的?請你畫出其形象,並分享當中有關雷的特點。

文化與科學角度比較

「雷公」住天上自然遠!

有說法指「無雷公咁遠」應是「母雷公咁遠」,牽涉的「神」不止一個,而是兩個!常說「行雷閃電」,雷和電分不開,在神話中也一樣,傳說中雷公的太太就是負責閃電的神明「電母」,當他們夫妻打架時就會行雷閃電,從地上看上去,就像把天與地般遙遠的距離連住,「母雷公咁遠」就是指跟地上跟天上雷公電母相距的距離。

聽不到雷公聲就是遠

另一種說法「無雷公咁遠」或跟自然現象有關,行雷閃電常在一起並發,閃電的時候會造成空氣急速膨脹,令天空出現像爆炸一樣的巨響,就是雷了。雷和電幾乎是同時發生,可是由於光傳送的速度是聲音傳送的速度90萬倍,所以往往會先見閃電後才聽見雷聲。將閃電與雷聲出現相隔的時間差除以3,就能得出雷暴與自己的距離,例如相隔6秒表示距離大約2公里。如果見到閃電又聽不到雷聲,表示「雷公」和自己的距離很遠了。

雷又快又大聲

雷的一大特色是發出巨大聲響,有不少形容都和這特點有關。例如說人睡覺的鼻軒聲響如雷等,還有:

雷聲大,雨點小

聽到響雷,感覺似來勢洶洶,會伴隨滂沱大雨,但有時雷聲大,卻不一定下大雨,後來人們借用了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來自虛張聲勢的行為。

迅雷不及掩耳

大家聽見突如其來的雷聲會感到害怕嗎?有些人聽見雷聲會掩着雙耳,但無論掩耳動作多快,也比聽到雷聲慢,「迅雷不及掩耳」就是指速度很快,就像雷響突然襲來,大家都來不急掩耳的意思,《封神演義》中也有這句:「然後以得勝之兵,掩諸侯之後,出其不意,彼前後受敵,一戰乃成擒耳。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此誠不出世之功也。」

■考考你

「雷公」感覺並不和藹可親,為什麼?可能是雷的聲音大嚇怕人。有一個與雷有關的成語,形容他人遇上事情時,脾氣暴躁易怒,氣勢嚇人,是什麼呢?

_ _ 如雷

■想一想

你有試過發生上述成語有關的事情嗎?你認為嚇不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小錦囊

簡介

茅盾,原名沈德鴻(1896-1981),是中國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以他命名的「茅盾文學獎」,便是根據茅盾遺願,鼓勵更多人撰寫文學作品而設立的獎項,是華文界相當高殊榮的獎項。《雷雨前》是茅盾的散文,寫在雷雨出現前至雷雨出現的現象變化。

節錄

午後三點鐘光景,人像快要乾死的魚,張開了一張嘴,忽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條縫!不折不扣一條縫!……像有一隻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邊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這巨人已在咆哮發怒愈來愈緊了,一閃一閃滿天空氣過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邊來了巨大的憤怒的吼聲!……幔外邊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轟隆隆,轟隆隆,他勝利地叫着。胡—胡—擋在幔外邊整整兩天的風開足了超高速度撲來了!蟬兒噤聲,蒼蠅逃走,蚊子躲起來,人身上像剝落了一層殼那麼一爽。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長空飛舞。轟隆隆,轟隆隆,再急些!再響些吧!讓大雷雨洗出個乾淨清涼的世界!

■學一學

大自然的聲音

茅盾用拿刀子的巨人來形容雷聲,大家覺得像嗎?除了比喻,文字也可「記錄」聲音,將與現實相近的聲音以音近字寫下,稱為「擬聲詞」,例如雷聲現實中聽起來像「轟隆」聲,模擬雷聲的擬聲詞就是「轟隆」、「轟隆隆」、「隆隆隆」。而風聽來是「呼呼」或「胡胡」聲的,茅盾就以「胡」來形容風聲。除此之外,他也用「霍」來形容磨刀的聲音呢!

■寫一寫

來試試用不同擬聲詞來描述大自然景象吧!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56期]

更多教育
時事中文:三色桶變垃圾桶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回收桶垃圾桶宜分開擺減誤投 香港路邊三色回收桶遍佈大街小巷及屋苑,但回收率一直偏低,申訴專員公署早前宣布... 詳情
答案
【明報專訊】■閱讀理解 1. A ╳ B ˇ C ╳ 2. 減低市民把垃圾誤投回收桶的可能;提升路邊回收桶回收物的數量和潔淨程度... 詳情
人生教練:忘我文學家 陶淵明
【明報專訊】陶淵明是東晉至劉宋間的文學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的大司馬,即掌管軍事的高官,陶淵明卻一生都未曾成為朝廷重臣。 在叔叔的協... 詳情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小安最喜歡吃東西了。他什麼東西都吃、什麼東西都想嘗一嘗。芒果蛋糕?他最喜歡了。炸雞和可樂?他的至愛!牛肉漢堡...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