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盆菜
【明報專訊】//怎樣認識/
每逢過農曆年,
也會出現在餐桌上
//第一印象/
食材豐富,葷素俱備,
略嫌油膩
//喜歡指數/
★★★★☆
//對它的改觀/
(1)飲食智慧
看似只是一堆食材疊成,
但原來鋪排次序有所講究,
例如上層多為燒鵝、海鮮、
冬菇等味濃的菜式,
底層則是味道較淡的蘿蔔、豬皮,
讓上層的醬汁漸漸滲落下層
(2)歷史典故與香港有關
盆菜的緣起有不同說法,
傳說之一是南宋末年,
宋帝昺(另一說法為文天祥)
為躲避元軍,逃到香港的新界,
村民們獻上家中最好的食物,
放在木桶中給皇帝享用,
後來發展成盆菜
(3)售價可過千元
12人分量的盆菜約1000元,
不過隨時代變化,
盆菜的食材有更多款式,
有些酒家會添上鮑魚、花膠、
龍蝦、元貝等名貴食材,
價格可貴一倍以上
Q1. 你喜歡盆菜嗎?
☆☆☆☆☆
Q2. 你最愛吃盆菜中的哪些R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3. 你覺得盆菜能反映什麼傳統飲食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徵博引
也斯〈盆菜〉
應該有燒米鴨和煎海蝦放在上位
階級的次序層層分得清楚
撩撥的筷子卻逐漸顛倒了
圍頭五味雞與粗俗的豬皮
狼狽的宋朝將軍兵敗後逃到此地
一個大木盆埵Y漁民貯藏的餘糧
圍坐灘頭進食無復昔日的鐘鳴鼎食
遠離京畿的輝煌且試鄉民的野味
無法虛排在高處只能隨時日的消耗下陷
不管願不願意亦難不蘸底層的顏色
吃久了你無法隔絕北菇與排魷的交流
關係顛倒互相沾染影響了在上的潔癖
誰也無法阻止肉汁自然流下的去向
最底下的蘿蔔以清甜吸收了一切濃香
香港詩人也斯(梁秉鈞)擅寫食物詩,此詩中,詩人描寫盆中食材被撩撥的狀態,象徵將軍與鄉民的跨層接觸。他連結歷史典故與盆菜的製法,如上層名貴菜色的滋味會慢慢滲進下層的平民食材,比喻為京城權貴流落偏鄉。進食盆菜的過程中,原本食材「階級的次序層層分得清楚/撩撥的筷子卻逐漸顛倒了」,而且「誰也無法阻止肉汁自然流下的去向」,就像是誰都無法阻止動盪時代下政權的衰落。底層的人民看似平庸,卻有最大的韌性,面對時局變遷,如同「最底下的蘿蔔以清甜吸收了一切濃香」。
文:韓祺疇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4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