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晶片製造熱 爛尾者眾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製造去年最令人關注的就是晶片業。晶片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而美國看準中國製造這不足,在貿易戰中重要的一個手段即時斷供中國企業晶片。中央為此大力扶植晶片研發及生產——截至去年11月30日,中國新增逾7.1萬家集成電路、晶片、半導體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31.7%。不過,「爛尾潮」已經出現。
《中國經濟周刊》去年10月報道,去年1月至10月27日,中國新增晶片相關企業逾5.8萬家,增速達33%以上,為歷年最高;其中第三季度新增近1.9萬家,相當於每天新增逾200家。以地域分佈劃分,廣東增加近1.7萬家,佔比28.02%居首,福建和江蘇分別居第二第三。
綜合中國媒體報道,成立於2017年的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公司,號稱擁有14納米及7納米先進生產技術,計劃投資達128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去年7月資金鏈斷裂,致項目停滯;成都高新區中美合資的格芯集成電路製造公司,曾稱要建立全國規模最大的12吋晶圓廠,目前已經停業;陝西西咸新區的坤同柔性半導體服務製造基地項目,成立一年多後,去年初被揭拖欠薪金。半導體明星公司南京德科瑪,去年6月亦因資金不足申請破產。即使是中國半導體巨企紫光集團,上月亦出現巨額債務違約。
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去年11月在一個公開活動上提醒,目前晶片製造等行業亦已出現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前一階段集成電路製造方面的投資也被揭造成巨大損失,「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