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潮衝擊掙扎求存 華人餐館老闆期待明年
客流量大減 申請補助困難
【明報專訊】第2波疫情下萬錦華人餐館老闆對生意最終恢復仍抱有信心,但坦言需要耐心等待。
位於萬錦廣場內的上海石庫門家宴是一間經營傳統上海菜的餐館,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生意相當不俗,餐館內的100多個座位常常座無虛席。
上海石庫門家宴的老闆黃先生說,從疫情開始,餐館的客流量大減,加上政府推出限流和斷續的關閉堂食防疫措施,導致餐館的經營頓時陷入艱難掙扎的困境。
黃先生指出,當第一波疫情來襲時,因食客對感染病毒的恐懼,導致餐館的生意下跌了多達70%至80%。隨着安省經濟的逐漸重啟,餐館在被獲准開放堂食後的生意緩慢恢復,到了今年的7月和8月,生意額顯著反彈。而在今年9月初第二波疫情殺到之後,政府推出了各種限流的措施來限制堂食的人數,從原先的50人減少至30人,其後又減少至10人,導致餐館的生意直線下滑。到了12月14日約克區亦再次封鎖,餐館需要關閉堂食,只能做外賣。
他說:「打擊力度最厲害的就是從上周一(12月14日)開始,堂食服務被完全禁止,只能供應外賣,我們的生意一下子又下跌了60%至70%,經營非常艱難。」
儘管聯邦政府在疫情期間給小商戶提供了商業租金補貼和工資補貼,但黃先生說,由於聯邦政府在近期推出的緊急商業租金援助計劃的門檻較高,他的餐館未必能申請到租金補貼。
他解釋說,當聯邦政府推出第一期的商業租金補貼時,需要由業主提出申請,但因為業主不願申請,導致他的餐館最終無法獲取分文租金補貼。儘管聯邦政府最新推出的商業租金援助計劃,可由商戶直接提出申請,但相關的要求是商戶的營業額必須比去年同期下跌50%至70%,方能符合申請資格。
他說:「我沒有把握是否能申請到租金補貼,因為我們每月的生意額有上下波動,必須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50%至70%。至於政府提供的工資補貼,由於在華人餐館打工的職員大多不願接受支票,要求領取現金,我們很難申請工資補貼。」
儘管第一批新冠疫苗的接種工作已在加國各地展開,但黃先生認為,新冠疫苗確實給陷入困境的商戶帶來了曙光,但疫苗接種的普及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他預期餐館的生意要等至明年的7月至8月才會緩慢好轉。
他說:「疫苗的面世對於商家產生影響有一個過程,優先接種疫苗的是特殊人群和老年人,他們對於社會經濟活動的參與程度較小,對於經濟復蘇發揮不了很大作用。」但他抱有信心餐館的生意最終會復蘇,但他坦言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