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擬建自家晶片廠 業內人士料幫助有限
【明報專訊】在美國政府封殺之下,中國電信巨頭華為正計劃在上海成立一家不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廠。行業專家表示,該項目可幫助沒有晶片製造經驗的華為開拓出一條長期生存之路。不過,有知情人表示,擬建的晶片生產線對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並沒有幫助。
設廠上海 先試產低端晶片
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從今年9月15日起生效,未經美國政府允許,使用美國技術的廠商不得對華為供貨。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稱,華為正研究制訂計劃,在上海成立一家不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廠,以使其在美國制裁下,能夠確保其核心的電信基礎設施業務有零部件供貨。
兩名知情人士表示,該工廠將由華為的合作伙伴、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晶片研究企業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營運。報道引述行業專家表示,在華為用光自去年以來囤積的進口晶片後,這家擬建的本地工廠或將成為一個新的半導體供應來源。
知情者:智能手機晶片需更先進技術
這家晶片製造廠最初將試產低端的45納米晶片,這是全球領先晶片廠商15年前開始採用的技術。但據熟悉該項目的晶片行業工程師與高管透露,華為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開始生產更先進的28納米晶片。這個計劃將使華為能夠生產智能電視及其他「物聯網」設備。
華為此後的目標是在2022年底前生產20納米晶片,這些晶片可用於製造其大部分5G電訊設備,使該業務即使在美國的制裁下仍能繼續進行。不過報道指,一名聽取了相關計劃的半導體行業高級管理層表示,「擬建的新生產線對智能手機業務並無幫助,因為智能手機的芯(晶)片組需要在更先進的技術節點生產。」
他表示,「但如果該項目成功了,加上該公司已積累的應該足夠兩年使用的芯(晶)片庫存,就可以成為其基礎設施業務通向可持續發展未來的一座橋樑。」對於擬建晶片廠的傳聞,華為與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均拒絕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