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中美脫u不現實沒好處
強調實現2035目標 靠改革開放創新

[2020.10.31] 發表
中共中央昨首次在北京舉行有關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記者會,現場背板可見中共黨徽和「中共中央」的字樣。台上從左至右分別是中宣部副部長、國新辦主任徐麟、中財辦常務副主任韓文秀、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長寧吉F和科技部長王志剛。(新華社)

中共中央昨首次在北京舉行有關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記者會,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韓文秀表示,中美徹底「脫u」並不現實,對兩國和全球沒有好處,同時指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主動作為,不是被動應對,是長期戰略,不是權宜之計。

前一日發布的五中全會公報對中美關係隻字未提,昨被問到在中美經濟可能「脫u」下如何實現中國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2035年遠景目標」時,韓文秀表示,這確實需要適宜的外部環境,當前經濟全球化雖然遇到逆流,但今後還會在曲折中深入發展,中美的經濟聯繫是由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全球經濟的開放性所決定,徹底「脫u」根本不現實,對於兩國及整個世界來說也沒有好處。

「新發展格局」實現雙循環

韓文秀說,其實真正想脫u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今年第三季度在疫情衝擊下,中美雙邊貿易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6%,要「不畏浮雲遮望眼」,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積極塑造有利的國際環境。他稱,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是要練好「內功」,最重要是改革、開放、創新3件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年中提出「內循環」和「雙循環」以來,有評論認為這是在國際圍堵下中國將發展重點從對外開放轉向國內,但當局已多番反駁。韓文秀重申,「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而國內循環也是建立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循環,不是每個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環,不是說層層要搞省內循環、市內循環、縣內循環。

韓文秀又強調,要深入參與國際循環,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外資企業的市場准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相反未來中國外貿進出口、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規模將會持續擴大。

科技部:自立自強與合作不對立

外界關注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科技部長王志剛表示,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係,中國的科技創新從來不是封閉式,今後也不會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他說,中國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因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的,另一方面希望學習借鑑更多的國際先進經驗,同時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國科技成果。他還提到,將進一步改善中國科技創新的法律政策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來華工作創業的海外人才提供平等機會和便利條件。

至於中國的經濟增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長寧吉F稱,「十四五」規劃將會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量化目標和具體指標,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綜合報道)

更多中國要聞
中美辦危機溝通會議 專家:證兩軍關係正常
【明報專訊】中美角力持續升級、台海局勢不斷升溫之際,中美於周四周五(28日、29日)召開了第一屆危機溝通工作小組視像會議,討論雙方危機溝通、... 詳情
習近平: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昨在上海開幕,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與會。 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像形式為論壇致辭,強調中國... 詳情
高級智囊江金權:黨領導是歷史選擇
近期,美國高層官員密集明確區分中共和中國14億人民,稱美中衝突,只是與中共的衝突,又頻訪歐洲各國展開「抗共聯盟」游說。昨在記者會上,首次以中... 詳情
歐州往中國旅客需有新冠病毒「雙陰性證明」
【明報專訊】中國駐歐洲多國的大使館通知訪華的旅客,必須取得新冠病毒檢測的「雙陰性證明」。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發出通知,自下星期六起,所有...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決定解除中國、韓國等九個國家及地區的禁止入境限制。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防疫對策本部會議表示,部分國家及地區的疫情趨緩,所...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