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的靖國政治內幕
退下一線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卸任後似乎閒不下來。
10月19日 ,安倍突然參拜位於東京九段下的靖國神社,以配合神社秋季例行大祭的舉行。這是兩個月以來安倍作為國會議員二度參拜靖國神社(上一次是9月19日清明節),引來中韓輿論的關注。回顧第二次安倍內閣的靖國政策,我們似乎看到兩個安倍的存在:一個是作為個人的安倍,念念不忘這個充滿爭議的神社,即使無法參拜也要向神社獻上供品;另一個是作為首相的安倍,參拜與否取決於他對國內外政治形勢的判斷,時而參拜,時而自制。2020年謝幕的第二次安倍政權,隱藏了不少靖國參拜的政治內幕。
2013年參拜 安撫黨內鷹派
2012年12月,安倍二度成為日本首相,次年12月,安倍突然參拜靖國神社。早在2005年在任官房長官期間,安倍就是堅定的參拜靖國論者,曾經激烈指摘北京在靖國問題上對日施壓是干涉日本內政。不過,2013年12月參拜靖國的決定,並非安倍個人的意氣用事,而是出自高度的政治計算。
據日本資深政治記者田崎史郎的採訪紀錄,當年首相官邸決策團隊多數核心成員都認為,在2013年年末這個時間點參拜靖國神社並非明智選擇。據稱,時任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現任首相)曾冷靜地建議安倍,在政權即將結束的時候參拜靖國神社或許時機較佳。但菅義偉的意見最終無法阻止安倍參拜靖國,原因何在?
田崎的資料顯示,自民黨內鷹派保守派需要安倍安撫。這些成員是幫助安倍於2012年重奪自民黨總裁的核心集團。在那次總裁選舉中,安倍的票數在第二輪投票時超過前防衛大臣石破茂,而正是這群強烈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鷹派保守派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據說,安倍當年在參拜靖國神社後對菅義偉透露,現在總算可以放下心來繼續工作了。
自制停參拜 藉中日關係「助選」
2014年7月,日本《每日新聞》發表了一篇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和前防衛大學校長五百旗頭真之間的對談。高村在文章中透露:在2014年5月訪問北京期間,他已向中國領導人表達了相信安倍不會再參拜靖國神社的想法。
果然,2014年後安倍再無參拜靖國神社。這次,安倍展現出異常的自制,原因又在哪裏?安倍當年在靖國問題上向北京妥協,希望的是戰略性地利用中日外交回暖,為他在2014年12月國會解散總選舉做準備。據《讀賣新聞》2014年末報道,安倍將提前國會選舉與當年11月的中日領導人峰會聯繫一起考量,習安會被視為安倍國內選舉的前期準備。同時,從國際層面來看,在靖國問題上的自制,也可避免來自美國奧巴馬政府的批評。
如今,卸任的安倍回歸作為個人的安倍。沒有了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的束縛,安倍似乎又回到2007年第一次內閣辭任後的狀態。中方在安倍辭職後讚揚安倍為中日關係回暖所作出的貢獻,但從日本內部來看安倍只是遵循日本國家利益和國內政治利益行事,公事公辦。可以預料,從今以後,我們每年都將會在靖國神社的春季大祭(4月)、秋季大祭(10月)和終戰紀念日(8月15日)看到安倍的身影,這或許是他的不滅的政治情結。
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