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歷史須避主觀插圖 教師:政治漫畫助辨析史料
【明報專訊】政治漫畫常見於教科書及中學文憑試題,尤其是中史及歷史科。教育局上月底更新初中中史及歷史科「印刷課本編纂指引」,兩科新指引均提醒書商避免使用有強烈主觀的立場插圖,中史科指明「若圖像關涉的史事有歷史照片,應盡量採用,而避免使用可能並不持平的畫作」。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認為,「有角度的漫畫」助訓練學生辨析史料可信性,學生需要理解其性質,包括是否政治宣傳,以及背後表達的意思,有助培養及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程發展處曾鼓勵 教師質疑改取態
最新的初中中史「印刷課本編纂指引」指出,宜利用插圖方便學生具體理解歷史,但新增書商注意事項:「採用漫畫及畫作應特別小心,不少這類資料有強烈主觀的立場,表達對某史事的觀點不時充滿偏見」、「避免圖像,特別是漫畫與課文敘述範圍重複,不必要增加篇幅」。
陳仁啟認為,漫畫分幾種,包括諷刺、政治宣傳等,其教學功能在於讓學生辨析漫畫的可信性。他舉例稱,文革時期有不少政治宣傳漫畫描述「偉大的毛主席、偉大的舵手」,稱人民當時生活幸福美滿。作為教師會問學生,漫畫是否反映史實、漫畫由誰製作、人民是否有同樣想法等。他又表示,多年前課程發展處曾舉辦工作坊、講座等引入及推動中史及歷史科多運用漫畫,故公開試開始出現漫畫題,教科書亦迎合需要加入漫畫。他當年亦認為「有意思」,漫畫有歷史背景之餘,學生亦可從有角度的漫畫理解歷史。現時新指引一改取態,質疑當局「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教育局稱,中國歷史科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從歷史維度,學習以公正持平的態度,從不同角度審視過去發生的事件,出版社的課本應協助學生掌握中國歷史科的治學方法,故課本理應適當地運用歷史資料,包括文字及圖像,建立客觀持平、合乎邏輯和前後一致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