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水位新低 降雨減水壩成主因
報告促中國等國分享水壩數據
湄公河水位連續第二年跌至歷史新低,下游各國經濟與農業恐受重挫。跨國政府組織「湄公河委員會」(MRC)昨(7日)發表報告,指出今年河水流量偏低及乾旱與降水量減少及沿河水力發電站運作有關,促請中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分享更多水力發電站等水利基建的運作資料及數據,助徹底分析水文氣象因素對河水水位的影響。
報告稱,今年湄公河水位又見新低,初步顯示與一系列水文氣象因素有關,包括湄公河下游流域自去年起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而出現異常低的降雨量,湄公河支流水量偏低等,但同時這些情G亦可能受湄公河上游流域及支流的水壩運作影響。目前湄公河流域共設有13個水力發電站,當中11個位於中國,2個位於老撾。另外在老撾境內的湄公河支流亦建有數座水壩。
湄公河委會建議下游國要求中國放水
報告稱,湄公河流量偏低會令魚獲減少,亦令農田缺乏灌溉用水,對成員國構成嚴重打擊。報告談及,湄公河在雨季水漲時,一般會向東南亞最大湖泊、柬埔寨洞里薩湖(Tonle Sap)匯入大量水源,直至9月雨季結束時為止,但此現象已連續第二年「遲到」,嚴重影響當地漁業,亦威脅過百萬人的糧食供應。不過報告稱,委員會並無足夠官方數據去核實上游流域水壩的儲水對流域各國帶來的衝擊,呼籲6個湄公河流域國家加強向委員會分享其水壩及水利基建的運作數據,保持透明。報告亦促湄公河國家應該實施乾旱應變計劃,並促請水壩經營者釋出更多水源,同要求農民減少灌溉,另亦建議受影響國家在低水位持續時要求中國放水。
湄公河委員會於1995年根據4個湄公河下游國家泰國、柬埔寨、越南和老撾簽訂的《湄公河流域可持續發展合作協定》而成立,旨在推動各國合作管理及發展湄公河,其職能包括為河道基建項目提供諮詢,亦會進行河道管理相關的數據研究。同屬湄公河流域國家的中國及緬甸則以對話伙伴形式參與委員會活動。惟組織缺乏權限對成員國作出具法律效力的決定,亦無機制懲罰或阻止違反協定的發展項目,不時被指摘對湄公河現G無關重要。中國亦在2014年起另行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招攬湄公河流域國家推動區域合作,惟亦被質疑並無茞援颿O育河流,只為中國的發展行動作宣傳。
湄公河衍生的內陸漁業規模為全球之冠,每年捕魚量達250萬噸,同時河流帶來的沃土亦支撐下游的農業。不過近年許多學者擔心,中國水壩阻攔大量湄公河水,令水流日趨不穩定。與此同時,河流水流減少亦會導致河口地區出現海水倒灌,侵蝕農田及損害農作物。
海水倒灌 越南榴槤果園損失慘重
在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許多農民將數百公頃農地上的榴槤樹砍倒,它們均因受海水倒灌淹浸或乾旱死亡。62歲農民黎文時(音譯)稱,以往每年出售榴槤可得約6億至8億越南盾(約3.6萬至4.8萬加元),今年缺水下,總共花了2億越南盾(約12,000加元)來買淡水灌溉,「但我最終救不回任何果樹」。當地農業官員估計,部分地區的榴槤果園有多達四分之一的面積被牷A政府長遠需要投資設備抗鹽與增加淡水的儲存。(路透社/曼谷郵報/越南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