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總理交棒 胡春華熱門人選
本欄上周四寫胡春華異常活躍時提到他可能「躋身中共二十大接班團隊」,引起了一些議論,有人認為2018年中國修憲後,習近平不可能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交權。但人們似乎忘了,修憲只取消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卻並未取消國務院總理的任期限制。
繼任人須2022當選「入常」
修正後的中國憲法第87條規定,「國務院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李克強是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就任總理的,依憲法規定,他的任期應到2023年的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屆滿。而按照慣例,新一屆總理的繼任人必須在人大換屆前一年的黨代表大會上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所以說,李克強的繼任人,一定要是2022年秋季中共二十大選出的政治局常委成員。
現任中央政治局有25名委員,其中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7人為政治局常委,按照中共不成文的「七上八下」(即67歲可以留任,68歲則需離任)年齡限制,2022年秋栗戰書已年屆72,韓正則年逾68,都屬應退之齡;如此,政治局常委就至少要補入兩人。
除7名常委外,剩餘的18名政治局委員,至少有6人是與栗戰書同齡,包括王晨、孫春蘭、劉鶴、楊潔篪、許其亮、張又俠,另有3人是比韓正更大或與其同齡,即郭聲琨、楊曉渡、陳希。這樣一來,18人中僅有9人憑年齡可以續任,包括丁薛祥、李強、李希、李鴻忠、陳全國、陳敏爾、胡春華、黃坤明、蔡奇。
政治局留任委員少「60後」
按一般慣例,入常的人選多在政治局委員中產生,而上述留任的9人中,屬「60後」的只有3人,即生於1963年的胡春華、生於1962年的丁薛祥,以及生於1960年的陳敏爾。其餘6人中,最年輕的則是生於1959年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
近30多年中國的歷任總理中,只有朱鎔基因年齡關係僅做一屆便卸任,其餘如李鵬、溫家寶,都做足兩屆10年。由此可見,未來李克強的接班人,從2023年起算,正常情况應該也做到2033年,這就要求此人的年齡,在2028年第一屆任期滿時不能超過68歲。
副總理升總理 遴選「慣例」
另外,還有一項條件也不容忽視,即除了建國首任總理周恩來外,國務院歷任總理在上任前都必須有副總理的經歷,這一點甚至比遴選中共總書記的條件還要嚴格。八九六四後,江澤民可以由上海市委書記直升中共中央總書記,但文革後,即使是鄧小平火速提拔,趙紫陽也要做4個月的副總理過渡,才能接替華國鋒當總理,而李鵬、朱鎔基、溫家寶、李克強的副總理任職期,都以年計。
所以說,即使外界盛傳李強是下屆總理熱門人選,但僅憑年紀和履歷,如果屆時不出現十分冷門的黑馬,胡春華應是下屆總理的最適任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