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患者有肺積水 氣促咳嗽沒即檢測 伊院爆疫 同病格3人中招
【明報專訊】本港第三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演變成醫院爆發,伊利沙伯醫院內科A6病房前日發現首名確診的九旬婦,至昨天共發現多兩名同病格病人染疫,院方初步調查發現首名患者雖有氣促及咳嗽,但同時有心臟問題及肺積水,沒即檢測,患者可能除口罩咳嗽或走動而播毒;而第二名確診者曾返老人院,又入過佛教醫院。港大專家袁國勇認為有院內爆發,建議醫管局為有心臟病、肚瀉病徵者,尤其長者、接觸慈雲山的人檢測,以減醫院爆發。
本港昨天增48宗確診,40宗屬本地個案,累計升至1569宗確診及1宗疑似個案,另有10多宗初步陽性,源頭不明本地個案達25宗。
同病格10人
次患者曾赴老人院佛教醫院
伊院A6內科病房首名確診的92歲老婦因長期病,7月12日(周日)凌晨入住近走廊的第二張病H,同日夜晚驗出陽性。同病格共有10人,根據伊院,在窗邊病H的77歲婦昨確診,在首名確診者對面H的64歲癌症女病人前晚發燒,昨驗出陽性。
該77歲老婦為伸手助人協會匯豐銀行基金樂富護老院的院友,6月28日因跌傷入伊院,7月2日出院後在院舍逗留半日,同晚因高血壓再入院,12日轉送佛教醫院,首次對檢測呈陰性。院方得悉有人確診後,即安排她返伊院,其檢測呈陽性,沒病徵。據悉,首名確診者病毒數值(ct value)介乎10至20之間,病毒量相當高;其餘兩人ct value超過30,其中一人接近40,相信很大可能處於感染初期。
伊院丟棄儀器 不再共用
伊院感染控制主任龍振邦表示,首名患者入院時有心臟病徵狀,中午起咳及發燒,遂安排測試,傍晚確診,即送隔離病房,正安排其他非密切接觸的病人及員工驗病毒,大部分暫呈陰性。院方已丟棄病房的溫度計等儀器,改用即棄儀器,病人不再共用。該院內科部門主管陳偉文說已即加強安老院及疫廈病人檢測,不論他們有否上呼吸道感染或明顯病症,也會檢視如何改善共用護理設施,並減少非緊急服務,減輕病房擠迫。
昨天到病房調查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最大問題是社區爆發「好犀利」,部分病徵不明顯的病人入院,尤其長者免疫反應較慢,未必即發燒。他說首名確診者有心臟病、肺積水、氣促及咳,未即時安排病毒檢測,令她有可能接觸同房病人。他說老婦或因氣促而除口罩,咳嗽時將飛沫染到H邊、H欄、桌子,她亦可撐拐杖走動,走到廁所,觸摸其他病人的H欄、桌子,或傳染他人。
袁國勇倡心臟病肚瀉病人檢測
料空氣傳染機率不大
袁國勇建議,如病人有心臟病、肚瀉,最好安排檢測,特別是長者,接觸慈雲山區、安老院,以減醫院爆發。他說仍需調查爆發原因,現階段不除排其他可能,包括共用醫療儀器感染、空氣傳染,但指病房每小時換氣12次,撇除3病人,其他醫護或病人暫沒事,料空氣傳染機率不大。被問到會否經環境污染而感染,他說最重要是一早為病人測試、找出病例,老婦氣促辛苦,難免會除口罩,而院內病人要飲食。
對於77歲婦居住院舍,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雖然她出院後在院舍逗留時間很短,但亦擔心,已派員到院舍了解並安排院友檢測。至於院舍有多少密切接觸者,張稱仍需調查。佛教醫院會安排5名曾於同一病格的病人隔離,另曾接觸該名病人的13名醫護則需醫學監測。
威院清潔工瑪嘉烈病患確診
另外,昨有兩名患者與醫院相關,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65歲外判清潔支援服務員工,其丈夫為早前確診兼職的士司機。另一83歲老婦留醫瑪嘉烈醫院急症科病房期間曾拉低口罩打噴嚏,噴到一名戴口罩護士的面部,護士須檢疫(見另稿)。至於曾接受確診者血小板輸血的一名病人,對病毒呈陰性,沒不良反應。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