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立法關係墜谷底 梁君彥:佔中民怨未紓
【明報專訊】本屆立法會會期將在本周六終止,過往4年議會風風雨雨,本報以系列方式,走訪不同界別,為今屆立法會作結。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形容,過去4年行政及立法關係由蜜月期到跌至谷底,他任內嘗試改善立法會形象與行政立法關係,但良好意願在大環境下消失;他認為轉捩點並非個別法案,而是「佔中」後累積的民怨長期聚集,政府沒盡力解決;政府推爭議法案時亦無做好解說工作。梁君彥寄語議員要為民生做事,不要為對立而對立。【系列一】
明報記者 何曉勤
林鄭上場曾有蜜月期
回顧4年立法會,梁君彥接受專訪時形容,今屆會期首年是梁振英任特首,當時情G繃緊,「劍來劍往但都做到事」,第二年林鄭月娥上場,令立會出現特別的蜜月期,形容政府對非建制派及在社福、教育、創科等都下了很多工夫;林太亦接納建議每月赴立會「短問短答」,令議會與特首溝通增加,民情很快地向特首反映,亦獲政府迅速回應。然而,政府推出非建制不滿的法案,令議會變得「無商無量、各持己見」,令關係跌至谷底。他說立會是社會縮影,即使主席有良好意願,也會在大環境下消失,現時亦難以事論事。
轉捩點非「一兩條法案」
稱政府沒盡力解結 「以為不存在」
梁認為,轉捩點比政府去年推《逃犯條例》修訂時更早,他認為或是始於一地兩檢、修改議事規則等,但並非一兩條法案造成,是社會民憤長期積聚,「不是佔中解決後就煙消雲散」,他說兩屆政府也無盡力解決,「以為不存在」,寄語政府日後要小心處理。他批評,一地兩檢、逃犯修例出台,政府無帶頭解說法案,令別有用心者將法例扭轉,「政府不同層次官員都應解釋,香港人好多好理性,但別人講你不出聲反駁,便會信以為真」。
籲兩派合力「逼政府」 續與京溝通
梁說,當然希望立法會平和,雖必有紛爭,但應是文鬥而非武鬥,又說非建制有好建議政府亦會接納,稱泛民建制兩派可一齊「逼政府做事」,認為大家有商有量解決,「究竟議員是為政見去爭,或是為市民福祉做事?大家都要去解(結)」,政府亦有責任拉攏各方支持和解釋政策。
今屆立法會曾組團到長三角、大灣區考察,惟後來泛民不願再與中央溝通,中央亦多次抨擊「反對派」的行為。梁認為,兩次到內地考察有作用,當時港澳辦有官員出席並與議員溝通。梁曾邀請時任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到立會,他說當時亦曾徵詢泛民,惟中聯辦回請議員,泛民則不肯出席。梁認為溝通要一步步去做,他雖可當中間人,但仍要雙方努力,直言「遺憾(回歸)23年泛民與北京或者中聯辦的溝通,我們見到是少之又少;但他們與其他使領館的溝通就比比皆是」。
梁認為,議員要為香港做事,也要與中央政府有渠道表達意見,期望日後「這條線可延續」,被問到現時政治環境下要泛民與中央溝通是否很艱難,他回應說:「當然係難,但是否難就不做呢?」
佔領立會最深刻 籲提合法可行建議
對於任期最深刻的事,梁說是立法會被佔領,「被極度恐怖方式破壞」,他相信大家也會痛心,稱即使認為立會無用也應以合法方法處理,而非非法破壞,「不能說我覺得香港不好,就破壞了先,這是社會不容許」,重申不滿應提出可行方法,「不是我破壞了便會有新的香港出現」。
(議會總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