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領袖技術官僚居多 或淪「群體迷思」
這次選舉可算是新加坡政壇的一次世代交替,執政人民行動黨不止有「第四代領袖」上場,還有多達27名新人參選,份屬「第二代」領軍人物的前總理吳作棟則宣布退出政壇;最大在野黨工人黨同樣有劉程強等資深明星議員放棄連任交棒下一代團隊。新加坡政治學者陳思賢向本報稱,疫下民心求穩,或礙反對派作真正挑戰,但執政黨「第四代領袖」亦有隱憂,外界憂他們思維過於一致,無法聽進不同意見。
群體決策傾一致 缺多角度思考
著有《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接受本報電郵專訪時稱,星洲領袖可作以下世代劃分:李光耀為首的第一代領袖是有英雄氣質和遠見的領袖,他們面對政治對手時往往殘忍,但有力令新加坡迅速發展後建立中產社會。
吳作棟為首的第二代領袖一邊想維持李光耀時代的基礎,但風格變得較親切、溫和,更願聽取意見,同時非常決定性地轉往新自由主義的政策,令市場邏輯和價值放到最高位置。李顯龍為首的第三代領袖,則強調包容的重要,跟新加坡作為「全球城市」(global-city)的「大都會社會」(cosmopolitan society)琣X,任內移民政策可謂其自由主義頂峰。
王瑞杰為首的第四代領袖則往往被描述為高度技術官僚和世界觀一致,因此有些人認為這批領袖或面對過於「群體迷思」(groupthink)之虞。一般而言,群體迷思是指成員在群體決策過程中傾向跟團隊一致,即使提出不同想法也會被無視,令群體缺乏不同思考角度,導致決策錯誤。
疫下民心求穩 反對派難挑戰
陳思賢認為,執政人民行動黨今屆甚至有可能橫掃所有國會議席,畢竟該黨持續享有許多結構性的優勢,競爭環境對反對黨也從來難言公平;對疫後經濟危機的深切焦慮或進一步令害怕風險的選民更沒動機給反對派機會,即使他們也相信國會存在權力制衡很重要。陳思賢相信,在下屆大選(最遲要2025年舉行)第四代領袖才會面對更大的選舉挑戰。明報記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