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住屋負擔能力愈差 健康愈差
【明報專訊】樓價高企令港人壓力沉重,中大研究發現,住屋負擔能力最差群組中,3%每月應付住屋費用後無剩錢;而住屋負擔能力愈差,生理及心理健康愈差。有無業茤苳慞蟡X腦瘤,因沒錢不求診,每日兩餐稀粥充飢。負責研究的學者表示結果有滯後,估計疫情後多人失業會令情G惡化。
3%受訪者應付住屋後無餘錢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及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團隊於2014至15年訪問1978名本港成年人。研究以每月扣除住屋費用後的剩餘收入,量度住屋負擔能力,剩餘收入愈低即負擔能力愈差。研究將受訪者分成四分位數(Quartile),剩餘收入低於1.1萬元為第一組,高於或等於2.9萬元為第四組;最低組別中有3%受訪者沒剩餘收入。
研究發現,第一組的生理及心理健康評分為49.5及52.1;第四組則為53.1及57。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長黃仰山解釋,港人相關評分平均為52至56分,低於50分表示健康質素有如慢性病患者。
研究顯示住屋負擔能力愈差,生理及心理健康質素愈差。黃仰山說,住屋壓力使人長期受壓,身體分泌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可增抑鬱或焦慮症發病風險,亦有外國研究顯示皮質醇與心血管病有關。
壓力增皮質醇分泌 影響身心
研究又發現第一組有37.7%生活必需品匱乏,比第四組的3.6%高約10倍。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解釋,「匱乏」指受訪者未能負擔必需品,如一日三餐、看醫生等;受訪者醫療必需品匱乏頗為常見。
與丈夫及5歲女兒住在荃灣約90呎茤衁漯珍接受本報訪問稱,一家靠綜援應付3600元月租,丈夫去年驗出腦瘤,至今未找到病因,「叫親佢去(求診)都話無錢」;丈夫在家只能「打地鋪」,「點會埜o好?」阿珍亦有抑鬱症,加上「周身骨痛」未能求職。她說為應付女兒每月千餘元的書簿費及租金,一家每天只吃兩餐,會待晚上7時才去「買平R」,且只吃稀粥少吃肉。
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表示,經過去年社會事件及今年疫情,是次研究結果已滯後。黃洪估計,研究結果發現的情G會加劇,舉例疫情令多人失業,露宿者數字大升,另有茤苳嶁鉞ㄕ]未能上學而長期置身擠迫環境,對兒童及家人都產生不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