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危殆 負壓ICU分佈不均恐受壓 醫護憂聯合「爆煲」 協會倡機制協調
【明報專訊】本港新型冠狀病毒危殆患者昨增至14人,為歷來新高。雖然全港公立醫院的68張負氣壓深切治療部(ICU)病H未滿,惟有醫護稱病H分佈現「貧富懸殊」。據悉,約設百張負壓病H的聯合醫院僅得兩間ICU負壓病房,昨已有兩名危殆患者佔用,有醫護憂新增危殆病人未能入ICU。醫生工會稱醫護面對ICU設施不足時很大壓力,建議總部設機制協調轉院。
本港昨增兩名危殆者,包括一名於3月31日確診的62歲男子,以及一名在4月4日確診的71歲男子,後者沒長期病,至前日情G嚴重,昨轉危殆。14名入ICU危殆患者年齡介乎46歲至74歲,一半人有長期病;當中4人在伊利沙伯醫院,3人在瑪嘉烈,律敦治及聯合醫院各接收2人,其餘患者留醫東區醫院、將軍澳醫院及屯門醫院。
聯合ICU擬借房 伊院騰空病房準備
據悉,正治療兩名危殆患者的聯合醫院只有兩間ICU負壓病房,一般每間病房只接收一個病人,醫護擔心若有其他患者轉差,未必能收入ICU。消息指出,ICU曾提出借用其中一間負壓病房接收危殆者,但醫護相信最多只能借出一間,即若該院多於3名患者危殆,聯合醫院ICU設施將面臨「爆煲」。
ICU容量相對較大的公院已準備應變,有醫護透露,伊院已騰空ICU D6病房接收確診者,現4名危殆者已佔用堶悸4間單人ICU負壓病房,有管理層在病房開放位置加裝膠簾,如有需要會將其他危殆患者安排在病房內的開放位置,整個D6病房有12張H。
醫生批H多負壓ICU房少「荒謬」
另有ICU醫生指出,其任職的聯網ICU負壓病房未滿,且已有後備方案,可將個別樓層轉為負氣壓,便可增加深切治療部容量。不過,他說聯合有100張負壓H,僅有兩間負壓深切治療病房,「這是ridiculous(荒謬)」,暴露了醫療系統的問題。他引述文獻,本港在1至2月ICU資源較充裕時,確診者的「28天死亡率」為12%,武漢有ICU的「28天死亡率」可達61.5%,顯示ICU容量影響治療質素。
醫局:密切留意協調分流患者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認為,不同醫院ICU承受能力「貧富懸殊」,在個別ICU負壓設施較少的醫院工作的醫護承受很大壓力,憂未能為危殆者提供最好治療。她建議醫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MICC)應設立協調機制,例如當個別醫院ICU即將爆滿時,將預視情G會轉差的患者提早轉院。醫管局發言人說,現有68張設負氣壓設備的ICU病H,MICC會密切留意各院使用量,協調分流及轉送病人到不同公院。
(抗疫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