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6年將卸任 難忘夾屋交樓遇跌市
【明報專訊】在房協度過26個寒暑的黃傑龍即將離任,當初他由行政主任轉換跑道到私人公司任職物業管理,之後再加入房協,見證本港回歸前後的房屋政策變化。他說,現時市民對房屋的要求及期望與昔日不同,法例要求亦較以往多,而其任內最難忘的事件,包括房協於1990年代推售夾屋,卻遇上樓價大幅下跌。
收樓即變負資產 自此籲量力入市
黃憶述,1990年代初樓價攀升,中產較難購買私樓,因此房協向政府建議推出夾屋計劃,予月入2.5萬至5萬元家庭申請,並以約市價六成開售樓花,大部分於1993、94年推售,但至1997、98年開始交樓時,卻遇上樓市大跌,前來收樓的業主均感苦惱,更有部分業主成為負資產,要求房協想辦法協助。
他說,當年夾屋事件引起社會很大迴響,此後房協每次推售新盤時,都會呼籲申請者要量力而為,因為買樓是人生重要決定,要經得起樓市波動,而銀行業界對申請者的壓力測試,亦較以往嚴格。
他續稱,今次疫情下樓市跌幅暫時較小,反映大部分業主仍未肯減價賣樓,「似乎業主覺得疫情過後,樓市仍會穩步上升」。
展望未來,黃傑龍稱,房協面對的挑戰包括應付財政壓力,以完成正展開的16個房屋項目;並需要與新一屆區議會保持互信處理事地區議題。
疫情下籲仍需增加土地供應
此外,曾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委員的黃傑龍表示,即使在目前環境下,政府亦需要繼續增加土地供應,包括支持政府使用棕地,並說許多棕地已荒廢或純粹用作貨倉,但承認不少棕地屬業權分散,需要政府牽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