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定格:前進的刻度
【明報專訊】我們常以既有的標準衡量他人,判斷自己的高下。為了證明自己到底是個有重量的人,不自覺地選擇以最世俗的標準作為自己前進的刻度。奮力拚命過後,稍息,不禁納悶,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此拼勁?
兒時因一時興致加入了學校某個學會,滿心期待自己學有所成,可在舞台上大放異彩,豈料自己手腳不靈光,與身旁友人的差距愈拉愈遠。每星期一次的課後練習特別難熬,訓練期間,我甚至不敢與友人多言,直至翌日在課室相見,才回復至平日的模樣。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在不同的場景和標準下,人會有不同的價值和重量。
周末與友人偷閒遊山,也希望一睹有良田坳峽谷之稱的景象。山路平順易走,沿途不少狗兒或徐行,或躺臥,享受冬日暖陽,一副悠閒自適的樣子,演活了周末應有的場景。雖是假日,或許時間已接近黃昏,或許沿途的山道風景不怎麼誘人,道上不見如鯽遊人,在兩旁叢生雜草間,卻見一名男子頂着汗污與擔挑,緩步前行,竹竿懸吊着塑膠筒子和滿載物品的黑色膠袋,不知在運送什麼重要的物品。再前行,忽爾鑽進山崖旁邊的小路。我們沒有刻意探看,只見路旁矗立着高低不一的竹枝,上面掛着尚待瀝乾的手套、鞋頭破開的皮鞋、滿是汗漬的衣衫,拼湊着別致的生活。路上偶然拾獲的片段,大抵比大峽谷的觀賞來得深刻珍貴。
自畢業後工作數年,有時對在畢業後能創一番事業的朋輩心生羨慕,要是自己也有這種魄力多好啊,身旁也有嚷着要踏出安舒區,思考新階段新路向的人。猶幸我到底喜歡自己忙着的事,至少這前進的刻度,是由自己劃下,是獲得自己認證的標準。
■作者簡介
曾笥湲
香港出生,一直居於沙田。喜歡文字,寫散文和詩,仍在探看自己的方向。畢業於香港大學,現職中文教師。作品收錄於《情味?香港》。
文:曾笥湲
圖:曾笥湲
[語文同樂 第4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