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言:虞氏的教訓
【明報專訊】「天降腐鼠」出自《列子?說符》,又見於《淮南子?人間訓》,唐代李亢《獨異記》也記載了同一故事。
俗諺有云:「憎人富貴厭人貧」,虞氏家產無數,是出了名的富戶,或令人艷羨,或招人妒嫉,一舉一動,皆他人焦點所在,也容易引起誤會,成為他人針對的目標,最終無端惹來大禍,以致滅家,令人唏噓。
總結虞氏教訓,有兩點如下:
1)博施免怨
《列子?說符》載有孫叔敖與狐丘老人的對談,提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妬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逮之。」孫叔敖希望自己能做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以避免三怨。虞氏雖然沒做過什麼壞事,但顯然也沒做過什麼好事,甚至平時還「常有輕易人之志」。如果能如孫叔敖所說,做到財富愈多,施捨愈廣(祿益厚,施益博),大概也能免怨。
2)慎微免禍
清人嚴有禧說:「天下事皆起於微,成於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蟻穴潰堤。」事情發展都因積少成多、積微成著,平時不留意細微之處,到爆發時已不可收拾。所以李亢《獨異記》評論虞氏之禍是「驕奢之災,禍非一致」,意思是並非一件小事就能引來災禍,恐怕是虞氏平時驕奢慣了的後果。《淮南子?人間訓》說聖人「敬小慎微」、「禍乃不滋」,「敬小慎微」就是謹慎小心地對待細微的事情,虞氏沒有做到這一點。
慎微是對己;博施是對人。但總有一些人,對小事物不留心,等到出了大事,再想博施爭取民心,已經太遲,天災、人禍由此而來。
[語文同樂 第4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