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三文魚染病毒 恐擴散至野生

[2020.02.06] 發表
圖為位於卑詩省一個三文魚養殖漁場。

【明報專訊】加拿大卑詩省14個的養殖漁場的三文魚感染了一種名為Piscine Orthoreovirus(PRV)的病毒,這種病毒更可能會將病毒傳播至野生三文魚。

據一個設於溫哥華島托芬奴(Tofino)的保育團體Clayoquot Action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在一個近乎百分百開網式的養魚場內發現了PRV病毒。

一個受感染的三文魚養殖場可釋放650億有毒物質﹐這些物質更可隨着潮水漲退﹐將病毒散播至其他野生三文魚。

外界一直質疑這種病毒對太平洋三文魚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根據2018年一份由科學家所發表的研究顯示﹐至少有一種卑詩省的野生三文魚因感染這種病毒而出現致命性的貧血病。

至於大西洋三文魚則會因感染了PRV而患上致命的心臟病及骨骼肌發炎。對於熊﹑鯨及其他捕獵性動物來說﹐三文魚是重要的食物來源。然而﹐三文魚量現正受到威脅。

去年﹐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The 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Oceans ,DFO)預測﹐470萬條三文魚將回游至菲沙河(Fraser River)。但最後只有60萬條三文魚(即佔原來預測的13%)出現。

Clayoquot Action總幹事Bonny Glambeck表示﹐整個生態系統都是十分依賴三文魚。

去年﹐Clayoquot Action到訪了15個由2間公司Cermaq及Creative Salmon營運的養魚場。他們站在小船內﹐使用一支縛了網的柱子撈取一些魚脂﹑魚肉﹑魚糞及魚鱗的樣本﹔然後再將樣本送往大西洋獸醫學院(Atlantic Veterinary College)﹐並由對三文魚病毒有豐富經驗的獸醫Fred Kibenge進行測試。

結果發現﹐在Cermaq的養魚場內﹐搜集的11個樣本中有10個呈陽性反應﹔而在Creative Salmon經營的魚場中取得的4個樣本則全部呈陽性反應。

PRV會令三文魚體內的紅血球細胞撕裂﹐令重要器衰竭﹐最後死亡。

Glambeck說﹐問題的重點是三文魚養殖公司容許感染了PRV的幼魚由封閉式魚場遷移至開網式養殖欄。

將受感染的魚放入海洋﹐是違反漁業法﹐因為這會對野生三文魚帶來威脅。

至於人類若食用了感染PRV的魚﹐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更多要聞一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