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調查委會大狀:政府分析建基「猜測」
【明報專訊】港鐵沙中線聆訊昨完成結案陳辭,歷時15個月的聆訊正式結束,調查委員會料於3月交最終報告。整場風波爭議之一是車站結構是否安全,委員會律師代表昨採納港鐵及總承建商禮頓專家說法,認為鋼筋接駁、垂直剪刀桿(Shear link)缺失等問題,不一定帶來安全風險,反指政府專家未能量化及具體指出其他專家忽略哪些安全因素,質疑其分析只建基「猜測」。
稱設計預留大量剩餘力 安全風險低
過往聆訊提到,政府稱開鑿石屎及超聲波檢測後,發現月台層板鋼筋接駁不合格率逾三成、停車處坑槽牆(trough wall)施工參差、個別位置無裝剪力桿。委員會代表資深大律師Ian Pennicott昨多次引述港鐵及禮頓專家觀點,稱車站設計預留大量結構剩餘力,即使有位置未有安裝垂直「剪力桿」,也不會令結構強度受損,Pennicott稱港鐵已做加固工程,車站安全風險不大(見表)。
Pennicott稱東西走廊月台層板A區未有鑿開石屎檢驗鋼筋,但政府憑統計學推算該區鋼筋接駁七成缺陷率的比例「過高」,是沒有實證的「猜測」,早前政府專家劉志宏曾解釋,A區在隨機抽樣驗測中未被「抽中」,加上位置所限才未能開鑿,而其他區域均有經超聲波檢測,才得出整體逾三成的不合格率。
至於禮頓及港鐵在陳辭多度強調,3名外國專家均分析車站結構是安全的,港鐵更稱車站結構無問題,去年提出加固工程,是為符合本地作業守則及挽回公眾信心,「令車站結構更加安全」。
禮頓:政府有責 卻指摘他人
除了車站是否安全,政府、港鐵及禮頓在兩日陳辭中互批對方不足。禮頓代表資深大律師石永泰昨批評政府身為是涉事方,有監督工程的責任,卻怯於外界輿論壓力,在聆訊時儼如「原告人」一樣,不斷指摘他人過錯。
委員會主席夏正民最後總結稱,預計今年3月向特首提交最終報告,料政府會於較後時間方可對外公布,而報告部分內容或因涉刑事調查而被遮蔽,希望公眾屆時可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