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罵明星被告 七成為青少年
【明報專訊】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粉絲文化」與青少年網絡言論失範問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該院審理的明星控訴網友侵害名譽權案件中,七成被告為30歲以下的青少年,用「飯圈」特有語言成為發表侵權言論的顯著特徵。《報告》對「粉絲文化」影響下青少年網路言論失範行為的主要特點、成因進行了分析,並對社會治理層面提出建議。
飯圈,即粉絲對自己所屬的追星群體的統稱,他們創造了獨特的「飯圈密語」交流語言,如2019年網路熱詞「aswl」(愛死我了)、「wlsw」(外來生物,指不理解本圈潛規則的路人)等。有人卻在網上使用侮辱性語言、捏造事實,去主動貶低其他明星,這背後與明星們的流量利益密切相關。
社交平台為明星衝人氣
內媒報道,據《報告》顯示,青少年實施侵害名譽權行為的糾紛上升,網路言論失範問題亟待規範。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的明星訴網友侵害名譽權案件中,七成被告為30歲以下的青少年,大部分為在校大學生。涉訴侵權行為相對集中於社交平台,包括新浪微博、微信公眾平台及豆瓣等。
對審理的案件分析後發現,青少年發表涉嫌侵權言論的目的是為自己所喜愛的明星提高人氣、獲取關注。通常表現為:對貶低自己偶像的言論予以回擊;主動貶低其他明星,為自己喜愛的明星爭取影響力;或者單純因厭惡與其偶像進行合作的其他明星,而發起言論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受理的多起案件中,被告實施侮辱特定明星的行為,往往由粉絲之間的持續罵戰引起。在進行網路言論攻擊時,他們多使用「飯圈黑話」,通常表現為明星「黑稱」、侮辱性語言的諧音,以及形容娛樂圈炒作的特定詞彙等。
北京互聯網法院促治理
部分案件中,還存在被告用侮辱性綽號辱罵某明星的粉絲群體,藉以含沙射影辱罵該明星的現象。對此,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後認定,被告對粉絲群體的侮辱用詞包含對該明星的侮辱意思,同樣構成對該明星名譽權的侵害。
在庭審期間,涉訴青少年往往表現出法律意識淡薄且存在僥倖心理。此外,即便有的被告涉案言論極不文明,但在法院立案後仍受到同屬性粉絲的聲援和追捧。部分案件的庭審視頻在庭審結束一段時間後亦引發上億的話題量。
對此,《報告》建議,相關部門應堅持依法管網,持續深入打擊數據造假、暗刷流量、惡意炒作、不正當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為。互聯網平台應堅持依法辦網,完善網路用戶訊息審核和內容發布機制,加大對營銷號、殭屍號、網路水軍等用戶的監測和審查力度。
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姜穎也提出建議,依法審理案件,以裁判樹規則,以規則促治理,加強訴源治理與多元調解工作及司法公開等作法,引起青少年對司法審判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