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病妻黃伯出獄:只盼有識之士 改變社會助窮人
【明報專訊】黑髮牽手到白頭,2017年6月筲箕灣耀東h老翁黃國萬(黃伯)不堪中風妻子受折磨與照顧壓力,奪去她的性命,是基層雙老家庭與照顧者哀歌。82歲的黃伯出獄後剖白,形容舊居如孤島,日夜照料老伴的孤獨時光「叫天不應,叫地不聞」,自己亦不懂求助。那時使他苦苦堅持的,是昔日結婚誓辭的承諾,不論貧苦疾病,仍要患難與共,但實踐比想像中艱苦。他說自己的經歷已「敲起警鐘」,只盼有識之士改變社會,投放更多資源幫助雙老家庭及貧窮的人,「社會制度要變」。
明報記者 陳柔雅
因殺病妻承認誤殺罪的黃伯,今年初出獄後搬離舊居,生活回歸平靜。他獨自居住,每天生活有序,晨運、看電視與做家務度日。黃伯嗓子洪亮,談起往事總是口琤革H,「以前是一個家,有仔有老婆,是一個圓滿家庭,但後來因為病痛散了」。
妻子一夜中風 打破靜好
曾當保安的黃伯,退休後與妻子靠積蓄與生果金過活,雖然粗茶淡飯,但生活平凡安好。直至2015年妻子因類風濕關節炎入院,午夜突然中風,黃伯在家中收到醫院來電,自此歲月不再靜好。
黃伯每天忍受膝頭痛楚,帶蚇豸瘑s的生魚粟米湯走到老人院探訪。10個月後妻子情G好轉,加上院舍加價至每月1萬多元,無法負擔,妻子遂搬回家。背後更大原因是妻子想居家安老,「老人院各方面不稱心,回到屋企,這個傻佬洗碗又搏命洗,稱心很多」。
院舍加價至萬元 帶妻回家
最初黃太仍可扶荍U行架緩緩走路,沒料後來病情惡化致肌肉收縮,失禁、寢食難安,伴隨而來是視力衰退,連數呎遠的電視也看不到。由煮飯、做家務、幫助妻子洗澡,黃伯一一包辦,自己「街都不敢去」,怕妻子隨時乏力跌倒。
舊居儼如孤島
「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獨力照顧老伴近3年,黃伯形容舊居儼如「孤島」,每次陪伴妻子出門,要走過一條長長的斜路,他牢牢抓蚑椅,怕不慎鬆手,妻子會連人帶輪椅滾下。除了覆診,他只能與妻子在樓下走走,漸漸黃太失去生存意志,有次黃伯叫她吃飯,只換來一句:「吃不吃都算數啦。」黃伯內心許多掙扎,照顧壓力與膝頭疼痛令他情緒低落,常擔憂「唔知我快(死)過佢,定佢快過我」。
不懂求助 「別人都幸福滿瀉」
黃家有十兄弟姊妹,黃伯是大哥,自小性格獨立,他不懂求助,很少與別人提起照顧太太的辛酸,即使是最親近的家人。眼見街坊幸福,沒病沒痛,他自覺淒涼,「街坊見到就得同情兩個字」,「但知道又點,佢點幫你呢?」若當時求助,結局是否已然不同,他不得而知,「咁大問題,別人怎幫你?這麼大的包袱,沒人理你。就算與親人談,個個都幸福滿瀉……」
堅持源於結婚許下的承諾
「兩公婆,不是你就是我,一定要自己(照顧),無人幫到她。」缺乏支援下,黃伯咬實牙關,只望老伴患病時仍會過得好。這份堅持源於多年前結婚許下的承諾,「貧窮又好什麼都好,都要一齊,病都要一齊」,「這些話,說起來就很易,到頭來自己做時都真是幾咿R」。
最終黃伯撐不住,發生了悲劇。直至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到獄中探訪,他方意識到自己的故事引伸出很多社會問題。他曾提出香港要有安樂死,其實早於昔年兒子染重病後墮樓離世,他已有此念頭,「點解一個人病到求生不得,(也)求死不能呢?」他明白社會不接受,但仍認為安樂死能解決痛苦。
長路漫漫,黃伯對未來沒想太多,「人生前路難,煮到蟈N食啦」。他鼓勵同路人求助,也說自己的經歷已「敲起警鐘」,希望有識之士能改變社會,投放更多資源解決雙老家庭與貧窮等問題,「貧窮是無底深潭,社會制度要變」,只願不再有慘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