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多黨合作 「民本秩序」勝西方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光斌月前在中共中央理論刊物《求是》撰文,以政治發展道路的「資本秩序」和「民本秩序」來比較西方與中國政治,稱中國政制中的制度整合力和政策執行力,較西方的代議制民主和低效治理,優勢明顯。
文章稱,在現代國家建設中,市場化必然導致社會結構的分化,現代國家建構還會自我強化政治認同,從而出現多種民族、多元文化上的身分認同。基於此而形成的多黨制,就是不同階級、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政黨,這種人類自發秩序的結果就是弱肉強食,多黨制透過代議制選舉實現各階層、各次級共同體的利益,很容易導致寡頭政治。模仿「資本秩序」的很多發展中國家,其政治秩序的建構很容易滑向「強社會秩序」,即國家權力受制於各種「地頭蛇」諸如強勢部落首領、地主、商人集團、軍閥等,難有作為,國家能力組織不起來,再搞代議制民主,結果只會強化固有的社會結構。
該文續表示,而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就是「民本秩序」政治。在財富分層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會,各種團體可以有不同渠道表達政治訴求,但其根本利益代表者只能是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代表型政黨」,即中共。這種新型的政黨制度,首先解決了歷史上中國的一盤散沙、國之不國的問題,並在與「資本秩序」比較中顯示出強大的制度優勢。文章稱,「民主不是裝飾品,而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中國在政體上堅持民主集中制,在公共政策上奉行以人民為中心原則,是最能實現社會絕大多數人利益的人民民主。」文章如是說。
與《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媒體不同,《求是》是中共最高理論刊物,文章被視為代表官方觀點。楊光斌此文是官方較為深入用普通政治學概念為中國政治模式和體制解畫的文章,頗能代表官方的自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