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煞停黨政未分 意外造就經改加速

[2019.06.04] 發表

【明報專訊】「如果八九民運不是以六四的結局收場,中國的路會否不同?」張炳良在訪問提出連串疑問。歷史沒有如果,而張說六四事件的影響是令中國政改停頓,由「黨政分開」走回頭路,但沒預期的影響是加大了經濟改革力度,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秩序。張認為,中國雖已躍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很多國家仍會以六四事件批評中國,「自己國民都說你不義」,所以中共作為執政黨,此問題始終不能迴避。

八九民運發生時,中國已踏上改革開放之路,張炳良說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初搞改革,想「黨政分開、政企分開」,曾提出言論不能單一,態度進取;趙紫陽的「十三大報告」非常開放,鼓吹黨政分開、社會協商等。但六四後政改停頓,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重新肯定每個單位的黨委領導性,到今天習近平治下變成黨政合一。

西方圍堵 張:為何中國未倒?

張認為,當時政制不前,經濟更需改革,在鄧小平南巡,中國經濟全面開放的速度,比80年代預計的更大,又爭取加入世貿組織,「將國企釋放、民企進場」。他說,六四後中國被西方國家圍堵制裁,不少評論認為「中國必倒」,他問道「為何中共能在危機中生存?」,他說不能因中共六四鎮壓就抹煞所有事。

30年過去,中共有否改變?張說「中共有其不變的實質,如黨一元化的領導,但有些地方卻更多元」,舉例內地容許在環境議題上有群眾運動。政治有否更包容?張說民生也是政治一部分。他說:「當權政府對自己愈有信心,可以愈有包容性,當你有很多顧慮,即使不公開講,你都會比較不安。」

更多港聞
飾天安門母親 如親歷其痛 首赴晚會 六四劇演員:代遺屬亮燭
【明報專訊】1989年6月4日,郭翠怡只有4歲。30年後,她站在舞台上,演繹白髮蒼蒼的母親對前往天安門廣場拜祭兒子的渴望。「這個角色不是我,... 詳情
部分大專組織去晚會
【明報專訊】多間大專學生會或院校學生代表早前表明今晚不出席支聯會維園六四集會,但中大善衡書院學生會、浸大傳理學會等組織則表明出席,並呼籲同學... 詳情
《我是記者》真名說真話
【明報專訊】30年前,一批香港記者在北京見證六四事件;今年,60名當日有份採訪六四或日後入行採訪相關報道的新聞工作者,合力出版新書《我是記者... 詳情
西九首席財務總監請辭  離職第6人  議員憂管治斷層  促管理局交代
【明報專訊】西九文化區今年起陸續有表演藝術設施啟用,然而除轉盈為虧,未來3年度營運料錄得赤字外,高層亦出現「地震」。據悉過去1年至少6名高層... 詳情
動物心電儀雲端傳輸AI診斷
【明報專訊】「人做心電圖很容易,貼上電極,躺着數分鐘就完成;動物就不同,先要兩三個人按着,然後剃毛,夾上電極,不安的動物更會掙扎。」ANIW...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