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殺手」排放增山東河北被指源頭
跨國學者團隊周三(22日)發表研究報告,指中國山東和河北等北方省份的工廠是近年溫室氣體「一氟三氯甲烷」(CFC-11)增加的主要源頭,佔全球CFC-11排放增加的最少四至六成。專家警告排放更多CFC-11會推遲臭氧層回復正常水平的時間。
英國非牟利組織「環境調查機構」(EIA)去年已發表報告,指摘中國山東和河北的工廠是CFC-11增加的源頭。為了進一步驗證,由韓國、日本、英國、美國、瑞士和澳洲大氣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透過位於日本和韓國的空氣監察站蒐集數據,結合電腦模擬,最終鎖定中國華北。
專家發現,中國華北工廠地區2014至2017年CFC-11的濃度,相較2008至2012年增加110%。
未能確定用途產地
報告作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大氣化學專家里格比(Matt Rigby)說, 電腦模擬數據顯示該區的CFC-11排放自2013年起每年增加7000噸。
不過,他指出研究並未能確認當地CFC-11的用途及生產地,有可能是從中國其他地方甚至外國運送到當地使用。
CFC-11在1970至1980年代被廣泛應用於生產製冷劑和可用於房屋隔熱層的物料,但1987年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禁止再使用會破壞臭氧層的CFCs和其他工業氣溶膠。禁令實施後全球CFC-11的濃度大減,但去年研究發現2013至2017年CFC-11的濃度減幅慢了一半。
CFCs是強效的溫室氣體,一噸CFC-11相當於5000噸二氧化碳,學者指中國東部額外的CFC-11排放量,相當於3500萬噸二氧化碳。研究結果星期三(22日)刊於科學期刊《自然》。(BBC/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