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Uber「共享」為名 霸權為實/文:章濤
【明報專訊】Uber終於在美國上市。但當市場都在就其股價升跌、發展模式等議論紛紛時,Uber司機上街遊行的消息卻更為我所關心,因為這事多少印證了我的看法:Uber只是以「共享經濟」作包裝的另一種霸權。
Uber由十年前的初創,發展成今日的巨無霸企業,一直打茼@享經濟的旗號。而這些年來,由共享經濟概念衍生出的商業模式也多不勝數,但大方向上都是希望將「未充分利用」或「閒置」的資源出售,以換取收入。遺憾的是,現存的共享經濟企業,要不已經抵受不住市場的考驗;要不就已變質,與「共享」概念相去甚遠,所以迄今為止,我們依然沒有一個真正成功的共享經濟例子。
數年前,共享經濟興起,成為一時焦點,但風潮過後,則是連串的倒閉和浪費。而連同Uber在內的各式約車平台,事實上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租車公司︰兼職司機用以等待訂單的時間、車輛之維護成本等都相當高,加之市場競爭激烈,令一眾司機的收入減少,變相成為了另一種無牌照、無監管、無保障之的士司機,Uber則是坐享其成的平台。
無善用社會剩餘價值
有人會認為,Uber的出現確實為的士行業帶來改變,例如打破壟斷、服務質素提高等,但事實上,優質服務只是因應乘客要求而誕生;而在利益層面,則只是將原本在的士牌照擁有者、車主手上的利益轉到約車平台的口袋堙A所以Uber不過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流通之便利而升級的出租車服務,與現有的一套並無兩樣,亦沒有善用到社會上的剩餘價值。
非去中心化成功例子
Uber的上市,或是其邁向商業王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卻絕對不是去中心化、共享經濟的成功例子。真正的去中心化,是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資源和時間作主;然而,這想法目前仍是一套美好願景,未被真正驗證,更遑論實踐、轉化和普及。
到底真正去中心化的商業模式會是如何?且留待時間來揭曉答案。
作者 章濤 (UDomain集團主席、無線科技商會永遠榮譽主席)
[章濤 財科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