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手機程式起家 轉攻大企業政府
【明報專訊】李治緯在美國艾奧瓦大學商學院主修資訊科技、副修電腦,取得學士學位,之後在中大工程學院主修系統工程及工程管理,取得碩士學位。他曾經在外資銀行工作約10年,主要負責數據分析、成本預算及發展規劃。
擬分拆公司專注辨識技術
2012年12月,他以150萬元資本成立AppTech,並成為科技園的培育公司。畢業後,該公司繼續在科學園租用辦公室,並參加了性質類似「加速器」的「企業飛躍計劃」(LEAP)。這6年間,該公司一方面按企業客戶的要求,替它們設計手機程式;另一方面則研發自己的產品。雖然未有引入其他投資者,但公司亦由3個人發展成現時的20人。
李治緯表示,該公司最初幾年自行研發的產品,主要是供中小企或消費者使用的手機程式。雖然當中也有部分程式相當多人下載,但願意付款的始終只佔很小比例,盈利並不太多。
他覺得,公司似乎不太擅長做消費者和中小企生意,因此去年決定開發PixelEye人工智能物件辨識技術,改為主攻中大型企業、政府部門及半官方機構等。為了令有關同事專心處理PixelEye的工作,他正考慮分拆成立一間新公司來單獨處理有關業務。
業內人:每種技術皆有優點限制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大致認同李治緯所提及的人工智能物件辨識技術的優點,以及臉孔辨識技術和紅外線技術的缺點。本身也是駕駛者的方保僑亦同意,若能統計到不同車種使用某些隧道或高速公路的次數,確實勝過單單統計一個總數。這對於規劃分流甚至保養路面,都有較大幫助。
不過,他亦指出,每種技術都有優點和限制,暫時找不到一種完美的技術,例如臉孔辨識技術除了統計人流,還具有身分識別和保安等用途;人工智能物件辨識技術單靠辨認人形,就無法勝任這些用途。
至於人工智能物件辨識技術的市場規模和前景,他相信和其他人工智能技術一樣在增長之中。但他認為,對商場和大型商店來說,單單統計人流未必足以吸引它們棄用現有方案採用,建議AppTech最好設計一些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