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速遞走入百姓家 改變中國社會

[2019.01.24] 發表
速遞來源、寄件處各異,2018年「雙十一」臨近時,安徽省阜陽市潁東經濟開發區一家速遞公司,使用200多部機械人為包裹分類,每小時能處理逾萬件包裹。(新華社)

【明報專訊】俗語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現今內地社會卻有「新開門七件事」一說。內地媒體《南方都市報》2018年初公布「新開門七件事」調查結果,逾八成受訪者把「網購收快遞」列為生活首要大事。2018年內地速遞貨件數量突破500億,行業全年總收入逾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國家郵政局長馬軍勝如此形容中國速遞業的規模:「全世界年快遞量約1000億件,中國佔了一半,相當於兩件快遞中有一件在中國。」中國速遞業增長迅速對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一般速遞流程(圖)

.內地速遞業務量排名前15個城市(圖)

.近年全國速遞服務業增長(圖)

.以寄送地劃分的各類速遞業務(2018年上半年)(圖)

.中國民眾使用速遞情况(圖)

◆經濟影響

貢獻經濟增長

國家郵政局2018年4月發表《2018年3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速遞業務一季收入達1271.3億元,速遞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6.2%,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直接貢獻1%。國家郵政局公布,速遞物流業2018年支援近6.9萬億元網絡零售生意,等於約19%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速遞服務亦帶動內地製造業2018年獲約2172億元收入、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超過3500億元。內地速遞企業中,已有7間上市,當中收入最多的一間2018年收入逾千億元,亦有4至5間一年收入超過500億元。

扶助農業

速遞服務促進網絡貿易。從前農產品從農村運到市場出售,要通過批發與零售的層層代理,增加交易成本,降低農產品競爭力,時令產品和土產難以長途運輸,不能新鮮地送抵其他城市。在電子商務及速遞物流業快速發展下,農民可跟顧客直接交易,甚至能數日內將農產品送達,增加農業收入。據國家郵政局數字,2018年全國鄉鎮速遞網絡覆蓋率達92.4%,農村地區累計收到和投寄120億件貨件,貿易額超過7000億元。

國家機關和公益團體也協助農民學習上網及網上推銷技巧。貴州省推動「黔貨出山」、建立農村電商服務站等,貴州貧困地區農產品如薏仁米、劍河小香雞、修文獼猴桃(奇異果)等,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及速遞業協助,可直接「走出大山」。

製造就業機會

由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與蘇寧易購聯合發布的《2018快遞員群體洞察報告》顯示,中國速遞員人數逾300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的速遞員最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為2.6萬元,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為2164.5元,而據報告,速遞員工平均月薪為6281元,高於國內人均收入水平。報告指出速遞員的收入由底薪和佣金組成,送件愈多收入愈高,八成速遞員每天工作時間逾8小時,務求送件更多,提高收入。

◆社會影響

方便生活

《南方都市報》2018年初公布「新開門七件事」調查,發現約55%受訪者每星期至少收取速遞一次,而近5%受訪者更稱與速遞員見面太多,記不清見面次數,可見收寄速遞已成為中國國民生活的一部分。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8年9月發表的《2018(上)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約5.7億。中國網民不但從電子商城購買日常用品,更會買新鮮食品,報告指2018年上半年新鮮食品的電子交易額為1052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的851億元增長23.5%。

農村扶貧

國家郵政局2014年起展開「快遞下鄉」工程,國務院2018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快遞下鄉』工程」、支援郵政企業延伸服務網點到貧困農村,推廣「以購代捐」的扶貧模式。《指導意見》提出,目標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

至2018年,內地已創造了905個「一地一品」特色農業產品項目,鼓勵各鄉縣農村建立農產品牌,亦創建了20個每年銷售量超過千萬件的「快遞+」金牌項目,包括廣西玉林百香果、甘肅定西馬鈴薯等品牌,幫助農民脫貧和振興鄉村經濟。

科技發展

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快遞協會發布的《中國快遞業社會貢獻報告2017》提出速遞行業將會增撥研發資源,加強應用互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等資訊科技,期望把速遞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型為「科技密集型」。

速遞服務的蓬勃推動科技發展,並改善物流服務效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菜鳥網絡」,2018年啟用位於江蘇省無錫的無人搬運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機械人貨倉,是中國目前最大智能倉庫。倉庫配備700部AGV,減少人力勞動,處理包裹數量比傳統倉庫多50%。

◆挑戰 (CHALLENGES)

打擊實體經濟

電子商貿與速遞業的快速發展,導致近年實體經濟與商場的生意交易減少。201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等撰寫的《流通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6-2017)》,預測中國實體批發市場面對網上交易平台的衝擊,打擊收益。

該報告當時估計,未來5年內,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有1/3商戶將被淘汰;1/3商戶將轉型為批發與零售兼有的體驗式購物中心;還有1/3商戶將同時經營網上商店。

勞工權益保障不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防郵電工會主席楊軍日在2018年3月的工會界別聯組會議上,引用數據指速遞員每天送80至200件貨物,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再加上飲食時間不定,容易患上胃病,且速遞員大多用電動車、三輪車送件,時有發生交通意外。他亦指大部分速遞員為合約工、派遣工或臨時工,很少員工有簽勞工合約,勞工權益未受保障。

楊軍日建議,國家郵政管理部門把簽訂勞工合約、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和組織工會等事項,納入速遞企業的監管範疇,以保障速遞員的勞工權益。

過分包裝

2018年「中國快遞『最後一公里』峰會」中發布《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速遞物流業使用了約80.6億份速遞貨單紙、110.5億個包裝袋、8億個中轉用塑膠袋、48億個封套、364億米膠帶、近12億個包裝箱。根據推算,2017年400.6億件速遞產生約800萬噸廢棄物,佔全國生活垃圾總量的2%;而內地紙板和塑膠的實際回收率不到10%,包裝用料整體回收率不足20%。

[通通識 第561期]

更多教育
世界三分鐘﹕巴西領袖新政劍指亞馬遜
【明報專訊】亞馬遜雨林為全球面積最大且物種最豐富的熱帶雨林,其中60%面積位於巴西,有數十萬名巴西原住民居住。該國極右新總統博索納羅(Jai... 詳情
觀點與角度﹕長者綜援門檻應否上調?
【明報專訊】政府於2019年2月起將申請長者綜援的門檻由60歲上調至65歲,引起爭議。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立法會議員於2018/19年度《財政... 詳情
火星庫﹕新聞商品化 激發媒體新可能
【明報專訊】我們正活在處處受市場經濟影響的世代,媒體公司當然也不例外。在市場化下,屬商業組織的媒體公司,製作新聞以效率和速度為先,大大衝擊了... 詳情
概念解碼﹕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明報專訊】溫室氣體使地球保暖,溫室氣體吸收太陽輻射後,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維持約15℃,是天然的溫室效應。人類活動令溫室氣體增加致溫室效應加... 詳情
聖火節 扮戰士
【明報專訊】每年1月最後的星期二(2019年是1月29日),在蘇格蘭昔德蘭群島的首府勒威克會舉行「聖火節」(又稱維京火祭,Up Helly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