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風波 社聯蔡海偉:政府失謙卑心 嘆權力過大 剩司法覆核政治壓力可動搖
【明報專訊】收緊長者綜援年齡資格風波發酵多日,終在政府公布補救方案下暫告一段落。回望此役,歷年出任多項公職、與政府有商有量的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深深體會到無力感。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慨嘆,兩年前社福界已表明反對收緊長者綜援年齡資格,然而政府依舊在無諮詢及討論下強推政策,「好多人反對都好,原來你是無任何方法改變,政府話佢一定要行,你就無佢符」,彷彿出路只剩司法覆核,以至近日政治壓力才迫使政府「做少少補鑊工夫」。他說,政府近年願意討論具爭議的社福議題,對今次處理手法大感失望及詫異,批評「政府失了謙卑的心」,寄語政府日後要虛心聆聽意見。
明報記者 陳柔雅
身兼多項公職 與政府交手多年
爭議始於兩年前上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為配合人口政策延遲退休年齡方向,將長者綜援資格由60歲提高至65歲,事後社福界群起反對。今年初社署突然宣布下月落實政策,立法會議員赫然發現項目被綑綁在財政預算案通過,跨黨派罕有一致要求擱置。
蔡海偉身兼多項公職,包括扶貧委員會轄下關愛基金專責小組副主席、房委會委員、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其任行政總裁的社聯有超過470間機構會員,透過屬下3000多個服務單位,為本港市民提供社會福利服務。蔡海偉稱,歷年倡議社福政策,常與政府交流,沒料到這次政府單方面強推政策,形容是「匪夷所思」。
感近兩屆政府願溝通 突強推政策匪夷所思
觀乎近兩屆政府作風,他有感政府願意討論具爭議的社福政策,不論是院舍法例抑或整筆撥款,都成立小組檢討,社聯也常與官員溝通,「明知多爭議的議題也願意去討論,為何綜援要咁神秘?」
蔡認為長遠可討論需否提高長者綜援年齡資格,「但要在合適時機做,亦要有諮詢」。他指1977年港英政府將公共援助的退休年齡、即領取老年補助金資格由55歲提升至60歲,當時55至60歲市民就業率達85%,調整合理。相反,現時60至64歲者就業率僅四成多,年長的人就業有困難,他認為政府今次太急進。
在跨黨派連日施壓,特首與建制派議員會晤翌日,在前日宣布將向60至64歲健全受助人發放就業支援補助金。回望過去兩年,蔡海偉有感即使屢次表達反對,「無人可以郁到政府」,剩餘的似乎是司法覆核或政治壓力,才能令政府重新檢視政策。他不理解亦不滿政府不與社會、社福界及立法會討論,卻在政治壓力下「補鑊」。「今次制訂政策過程好大問題,但政府不願承認……」他說過去十多日政府無諮詢社聯,「我不知它『拎』不『拎』到教訓,我覺得『拎』不到」。
「社會幾無助 失去監察和制衡」
這次社福界是否無力感很大?「立法會都影響不到(政府),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他嘆道:「社會都幾無助,似乎政府權力太大,無任何機制可以迫使政府檢視這個政策,失去了應有的check and balance(監察和制衡)。」「政府失了謙卑的心……」他總結這場風波說,「政府決定了的事,就算外面別人講什麼,都不考慮不聽」,擔憂事件會成先例。
這場風波令蔡海偉憶起「明日大嶼」爭議。他說政府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收集公眾意見,到頭來卻在報告公布前提出填海方案,「給人感覺你真係無虛心聽市民意見」。他期望,政府未來多虛心聆聽市民及關注團體意見,會有助令社福政策更貼近民情,「(聽意見)是在做決定之前,不是在做決定之後」,「虛心兩個字,我覺得好重要,要去提醒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