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年度票房超北美 躍升為最大市場
【明報專訊】截至12月14日,內地2018年電影票房已逾579.19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僅超過2017年559.1億元的紀錄,規模也超越北美市場,躍升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且自製電影的票房幾乎都勝過引進的好萊塢電影。業者表示,目前離600億元年度目標還有20億元,未來16天能否突破,仍有待觀察。
資料顯示,截至10月31日,內地平均每天新增4家影院,24塊銀幕;與去年同期相比,票房增加10%,觀影人次多了1億,電影放映場次增加17.6%,銀幕總量增加了7200塊。
就區域來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觀影人數及票房影響力不斷提升,也就是所謂的「小鎮青年」,已漸漸成為電影市場消費主力族群之一。2018上半年,內地縣級城市的影院數與銀幕數,分別占了市場49%和37%;截至11月15日,三線、四線城市的票房收入提升至19.3%、22.4%,對比影院、銀幕的比例,票房產出率仍低,未來成長空間較大。
就單一電影的票房來看,境外引入片,尤其是美國好萊塢大片吸金力高過內地自製電影的局面,已經因為內地電影製作及劇本的品質提升而開始翻轉。今年內地市場出現6部票房超過20億元的電影,除《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內地譯為《復仇者聯盟3》)為好萊塢大片外,都是內地自製電影,例如今年的爆款電影《紅海行動》,就坐收36.51億元,還有《唐人街探案2》(33.98億元)、《我不是藥神》(30.97億元)及《西虹市首富》(25.47億元)等片。
至於票房前50名的強片中,內地自製電影高達29部,票房超10億元的就有9部,賣過5億元的電影更高達18部。
內地年度票房規模已超過北美市場,但增加速度明顯放緩,影院上座率逐年下滑,在影音網站、行動觀看日漸普及的情況下,觀眾為電影內容「掏錢」的意願並不強烈。今年票房除2月春節檔、3月與7月暑期檔比2017年同期上升之外,幾乎都是下滑的狀態,8月之後電影市場更陷入低迷,連傳統票房主力之一的「十一長假」檔期,也只有周潤發與郭富城主演的《無雙》獨撐大局,難挽頹勢,難怪業界擔心年初預估的600億元年度票房無法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