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一﹕什麼值得報道? 黃潔慧提5要點
【明報專訊】「什麼是新聞?」資深傳媒人、火星媒體董事黃潔慧(圖)向校記提問,再請校記思考:「講座現場要發生什麼事件才值得被報道?」有校記提出粉塵爆炸、恐怖襲擊等。她指出,時機、重要性、親近度、顯著度、人文興趣,都可作為選取事件報道的指標,「例如剛才有校記提出『粉塵爆炸』是值得報道的,原因可能是最近有類似意外,會特別多人關注,這就是『時機』的考慮」。
時機重要性親近度顯著度人文興趣
黃潔慧續稱,「親近度」指該則新聞離讀者有多近,所以本地新聞的篇幅會多於外國的;「顯著度」即新聞主角的知名度,假設人質事件中,被挾持的是大學校長,便很大可能成為新聞頭條;「人文興趣」是指如果一則新聞不符合以上4項指標,但是公眾感興趣的,也值得報道。
黃潔慧寄語校記,不要被眼前資訊和固有觀點影響。她以政府的「明日大嶼」願景為例,指出過去一段時間與港珠澳大橋、大嶼山填海計劃相關的報道,都稱這些基建承接了大灣區的發展趨勢。她同意深圳、惠州等大灣區城市值得學習,「但如果打開地圖,你會發現深圳、惠州等(值得香港學習的)城市在北面,港珠澳大橋和大嶼山填海的位置卻在香港的西面,而(西面的大灣區城市)澳門和珠海未必是香港想經濟接軌的對象」。黃潔慧藉此指出,「港珠澳大橋、大嶼山填海承接了大灣區的發展」的說法未必是事實的全部,媒體的報道卻很容易影響公眾認知。
別被資訊固有觀點影響
在網絡時代,似乎用一部手機就可以報道新聞,人人都可以是「記者」。黃潔慧對此感到憂慮,因為當人人都是資訊的生產者和傳播者,虛假的資訊也會被迅速傳播。她認為假新聞會造成很大損害,並擔憂即使今天假新聞被揭發,但在幾年後可能再次出現,又會有讀者信以為真。她提醒校記,專業記者的責任正是尋求並報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