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花筒:寫字作畫之寶
【明報專訊】我們寫字用原子筆,古人則要準備好「文房四寶」。宋代作家蘇易簡專研「紙、筆、墨、硯」,寫成《文房四譜》一書,到北宋詩人梅堯臣在詩作中寫「文房四寶出二郡,邇來賞愛君與予」,「文房四寶」的說法更盛,古人有了它們就可以隨時寫字作畫。以下聽聽友生昌筆墨莊董事長李育強(圓圖)介紹古人用的文具有何特色。
◆宣紙:潤墨、不易變質
古人寫字不用影印紙,而是「宣紙」。李育強說:「宣紙是一個統稱,它產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宣紙原材料有稻草、檀樹皮、植物纖維,容易潤墨、擺存很久也不易變質。他續說:「宣紙再分『生宣紙』和『熟宣紙』,前者落墨時容易化開,後者經過加工,不易化開。」李育強指兩種紙針對不同需要,古人寫字講求韻味,寫得好、化得美的字會有獨特的韻味,例如畫一朵花就用生宣紙,因為有點化開才顯得朦朧;要寫工整的字如小楷以及畫仔細清晰的畫,便會用熟宣紙。(圖a)
◆毛筆:毛愈幼嫩,字愈漂亮
古人寫字用的毛筆,現時寫書法仍會用到。毛筆既可寫字,也可畫畫,一筆兩用。李育強說毛筆多用羊毛、狼毛、馬毛、牛毛製成,毛愈幼嫩,寫出來的字會更好看。不過不是所有部位的毛都可製成毛筆,他說:「需要沒有損傷過的毛才行,考考你,製毛筆用哪個部位的毛較多呢?」原來是尾巴!「因為動物在遇上危機時尾巴總會豎起,較少機會出現摩擦、損傷及被觸碰。」其實人的毛髮也可以製成筆,「胎毛筆」就是收集初生嬰兒的柔軟毛髮,混合其他動物毛製成的筆。(圖b)
◆硯:採好石磨墨
磨墨的硯用石製造,李育強表示:「生產硯最出名的地方是廣東肇慶,由於當地有不少很漂亮的岩洞,可以採得好石作硯,所以來自肇慶的端硯很受歡迎。」端硯一名正來自肇慶的古稱——端州。墨條備好,磨墨的過程中,也要看硯的石質是否細滑,才可磨出上乘的墨汁,不過李育強也說:「除非是專業用家才會看得出分別,一般人不太能分辨到。」(圖c)
◆墨:混水磨汁
紙、筆已備,還欠墨!李育強說:「墨和硯就像孖生兄弟,分不開。」現在寫字用的墨都收在筆芯內,即使寫書法也是用墨汁,但古人是用墨條,再利用石硯將墨混合水磨出汁來,所以有墨就要有硯。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關於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當中提到墨的製作方法,李育強解說:「油燈點亮後,它釋放出的物質會熏黑四周,像蒙上一層灰,其實那些灰就是墨了。」古人將那些墨收集再加工固定變成塊狀、形成墨條,就可磨成墨汁寫字作畫。(圖d)
■想一想
你喜歡古人的寫字用具嗎?為什麼?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