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危機引中央重視 整頓安撫並舉
繼長春長生疫苗事件牽動全國後,網絡個人信貸(P2P)成為內地又一「雷區」。消息人士透露,近期暴露出的「誠信危機」引起中央高層高度重視。該人士表示,中央或將出台新舉措,整頓與安撫並舉,化解風險。
從中央層面來看,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近日印發《關於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 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的工作方案》,集中開展19項專項治理。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專項治理包括電信網絡詐騙、涉金融領域失信問題、互聯網金融風險、假藥問題等,針對性極強,更易實現「標靶治療」效果。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已在不同場合、至少10次論及誠實守信,包括在2016年政治局第34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對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針對涉金融領域失信問題,最高法審議通過的《關於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10日起施行,為即將掛牌的上海金融法院準確適用法律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國家防範金融風險、依法處理金融違法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
從地方層面來看,多地在風險管控和信用監管領域集中發力。北京重點開展大數據監管,涉及多個部門、70多項監管事項的風險台賬,監測超過112萬戶企業,範圍涵蓋北京企業總數的近四分三。長三角地區開始探索跨區域網絡市場協同監管、網絡違法行為協查、違法線索及案件移送,已實現從全程電子錄入到歸檔的完整封閉管理。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王雷認為,民法總則中的誠信原則構成了社會誠信建設的法理基礎,而未來民法典分則和民事特別法應圍繞信用權立法,以此構成制度保障。北京觀察人士指出,內地在經歷40年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綜合治理的挑戰,個別領域在「野蠻生長」後已逐漸暴露出風險。在外部壓力明顯增大的情勢下,內地此輪「掃雷」
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