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樓上舖辦迷你書展?獨立出版商:不應只像特賣場
【明報專訊】書展內,讀者聽?柔和的純音樂慢慢在書堆之間踱步;書堆內,淺白的電視流行文化以至包?封套的性小眾書籍皆備。平行時空之下,一個講文化、談深度的「迷你書展」在灣仔富德樓上演。不少獨立出版人慨嘆,書展本應是與讀者交流、助業界發展,以及推動社會讀書氣氛的活動,而非只像「特賣場」。
文學流行文化性小眾書籍齊備
貿發局自1990年起每年7月都在會展舉行書展,近年都吸引約百萬人入場,惟被批評質素每下愈G。約15個本港獨立出版商,包括出版《字花》的水煮魚文化、出版前沿共同體等在灣仔富德樓「v鵠」書店內舉行「香港獨立出版迷你書展」,為讀者提供另類選擇。
讀者何同學前日由內地來港,專程到會展書展,他說,發現場內十分擠迫,到處都是各大書店的暢銷書,而非獨立文化書,最終擠了4小時後離開,大感失望,昨來到朋友介紹的迷你書展,見場內書種多,亦有座位可坐下看書,認為這才是書展應有之貌。
指會展書商割價招徠?小店屈角落
水煮魚文化行政總監羅樂敏說,會展書展現時似特賣場,不同書商紛紛割價招徠;場內被三、中、商等大書商佔據最有利位置,外地出版商攤位、小書店只能在角落生存;港人就好像只會在7月看書,甚至會在7月購買一整年的書,整個文化十分古怪。她認為,一個書展應該具多功能,可以與讀者交流、讓書商出版人互相談產業。
羅樂敏曾參加台北書展,她說,當地隔年會邀請世界歷史最悠久的法蘭克福書展人員分享及辦培訓工作坊,每年留一重要位置予當地獨立出版商。獨立出版社「後話文字工作室」編輯譚穎詩說,台北書展的場地只有本港書展三分之二位置,今年主題國為以色列,攤位置於場內正中,供該國介紹其歷史文化及書籍,整個策劃安排有致。
指台北書展留位資助獨立書商
另一參與策劃今次迷你書展的獨立出版社「dirty press」獨立出版總監張小鳴說,書展有更重要的功能是「展」,為出版商提供展出機會,但本港書展書商入場費貴,一個小攤動輒要數萬元,獨立出版人難以負擔,但台北書展會資助獨立出版人,為他們提供優惠。文藝評論雜誌SAMPLE編輯虞興華進一步解釋,雜誌去年透過一出版商在場內放書,單是一周賣近100本書,而平日一周只賣約10本,書展讓他們接觸到很多新讀者。
現時「迷你書展」場內放有各出版社的新書、雜誌,選書由文學書到流行文化,再到包?封套的性小眾書籍,每本新書上都有手寫小紙條,簡介作者及書本內容,並邀請了台灣獨立出版聯盟秘書長陳夏民來港談出版業,成為本港各獨立出版人的一個理想小天地。
張小鳴說,貿發局作為營商機構,固然談很多人流、數字,卻忽略了文化,他們的迷你書展是作為平行時空下愛書人的另一個選項,希望未來書展可交由負責文化的機構,如藝發局去做,以推動本港整體閱讀文化。
明報記者 植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