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鎮館之寶」屬次貨?
北京故宮院長說法掀爭議
【明報專訊】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翠玉白菜」、「肉形石」,一直被視為該館的「鎮館之寶」。惟有港商周二(5日)撰文引述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稱,北京故宮所收藏的文物,在數量、質量上都遠勝台北,「被吹捧到是台北故宮的兩件鎮館之寶,但在北京故宮只能算得上三級品」。台北故宮同日反駁,指文物的價值應由收藏界、博物館界評估,而稱該館曾多次借出藏品到外國展出,其價值受到肯定。
文章引述單霽翔指,當年故宮南遷文物共有13491箱,但由於裝運過程倉促,最後被運往台灣的只有2972箱,佔22%,以明清兩代的檔案、書籍,以及資料為主,再加上部分器物、古玩字畫、青銅器,以及金銀器,但「很多在地庫的文物沒有打包,還有很多大件物品是沒法打包」。他同意台北確有一些上等文物,但與北京故宮的藏品比較就相形見拙,被吹捧為「鎮館之寶」的翠玉白菜、肉形石,事實上都難登大雅之堂。
單霽翔強調,過去曾有傳中國歷代最好的文物,都被運到台灣收藏,有關說法只是以訛傳訛。世界各地較大型的博物館,普遍展出文物為收藏量的10到20%,但北京故宮近年展出的文物,則只佔全部收藏品中的0.8%,「因為你展出不了那麼多東西,人們看不到那些東西,就懷疑北京故宮真有這麼多東西嗎?」
台北故宮回應稱,每件文物都經由時代的轉變,不能用當下的時空背景來評斷好壞。
至於判斷文物的好壞,重點在質而不在量,翠玉白菜、肉形石屬於台灣的重要文物,許多觀光客都慕名而來參觀,其知名度與人氣都無庸置疑。